在新加坡就業門戶網站FastJobs8月底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73名受訪者中有近50%的人表示,他們願意接受低於上一次薪水的職位。調查發現,39%的人可以忍受每月最多200新幣的降幅,19%的人甚至願意接受1000新幣以上的波動。
新加坡籍前經理 Lau Disan 在疫情來襲前有一份薪水還不錯的工作,但她從備受重創的零售業轉行做幼兒教育後,不得不接受降薪50%。新加坡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她的經歷遠非罕見:由於冠狀疫情衝擊帶來的就業市場緊縮和經濟困難,許多求職者現在都願意接受較低的薪水。

46歲的劉女士曾在珠寶行業擔任零售經理15年,月薪超過4000新幣。現在,她是一名實習兒童保育教育工作者,收入只有原來的一半。
但她表示,降薪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她還在接受學前教育專業轉換計劃的培訓:"我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經驗為零,為了進入這個行業,我必須降低薪水期望值,從頭開始學習重新開始。"

在就業門戶網站FastJobs於8月底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73名受訪者中有近50%的人表示,他們願意接受低於上一次薪水的職位。調查發現,39%的人可以忍受每月最多200新幣的降幅,19%的人甚至願意接受1000新幣以上的波動。
FastJobs總經理說。"一般來說,現在人們對薪水的態度比較靈活,因為他們認識到找工作比較難,而且在嘗試一個新的行業時,拿比上一份(薪水)更少的薪水可能是必要的,因為他們不具備足夠的相關經驗。
來自新加坡平台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零售助理是薪酬波動最大的角色之一,薪酬中位數下降了400新幣。收銀員的薪酬中位數下降了300新幣,而銷售主管的薪酬則出現了200新幣的下滑。
不過,有些職位的薪水出現了上升。例如,司機的工資中位數上升了100新幣,病人服務人員的工資中位數上升了200新幣。

新加坡人力資源公司Adecco經理Betul Genc指出,銷售和營銷職位的求職者願意接受平均降薪5%,而供應鏈和工程類白領職位的求職者則願意降薪10%,以換取穩定和保障。
但其他行業的基本工資可能會實際上漲。例如,當邊境限制啟動時,製造業企業不得不在這段時間內吸引本地人才,以取代來自馬來西亞的工人。科技、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會計和金融等行業的員工,以及一些銷售和營銷職位的職員,也可能會期望漲薪。
Genc女士建議,求職者應該保持彈性和靈活性,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視為一項長期投資。"雖然薪水降低了,但這份工作會幫助你儘快重新進入職場,讓你度過危機,而且從專業角度來說,在新公司可能會獲得其他學習和發展機會。" 她補充說,求職者也可以優先考慮學習經歷。"我們也鼓勵對機會持開放態度,即使是臨時或合同角色,因為這有助於求職者獲得新的技能和經驗。求職者失業時間越長,議價能力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