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首九個月就業人數銳減15萬8700人,當中每10人有九個是非居民;第三季總就業人數雖然持續萎縮,不包括女傭減少2萬9100人,但本地居民就業人數出現強力回彈,幾乎抵消首兩個季度的萎縮。
人力部昨天公布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指出,截至第三季本地居民就業人數為234萬人,已逼近冠病疫情暴發前水平,非居民就業人數則繼續減少,減速比前兩個季度更為顯著。
第三季被裁人數為9120人,比上季度的8130人有所增加,但仍不及全球金融危機時近1萬3000人的高峰。

在被裁半年內重回職場的本地居民,比率從上季度的58.4%再下滑至57%,但下滑的速度有所放緩。
工時縮短或被臨時解聘的員工從上季度的8萬1720人的高峰減少至3萬4240人,有償工時也從每周43.4小時增加至43.8小時。人力部在報告中說:「這顯示加班時間有所增加」。
職位空缺也出現今年來的首次增長,達4萬9600個,職缺比率從上個季度的0.57微升至0.60,意味著每10名求職者爭奪六個職缺。
居民長期失業率,也就是超過25個星期沒有工作的本地居民,今年9月經季度調整後回升至0.9%,或2萬2000人,這比6月的1萬8600人來得多,但與2019年12月及2020年3月持平。
人力部常任秘書甘澤銓昨早在一場媒體視訊說明會上說,以上數字與較早前的預估一致,顯示「本地勞動市場已經逐漸回暖」。

人力部昨天公布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指出,截至第三季本地居民就業人數為234萬人,已逼近冠病疫情暴發前水平,非居民就業人數則繼續減少,減速比前兩個季度更為顯著。(海峽時報檔案照)
楊莉明:僱主應繼續建設本地勞動隊伍
不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以及需求持續疲軟將影響勞動市場,一些工作可能不會重返,勞動市場預計需要更長時間恢復,而不是出現立即反彈情況。
人力部長楊莉明在走訪大華銀行後向記者指出,僱傭補貼計劃以及全國工資理事會公布的工資指導原則,幫助本地僱主保持勞動隊伍中的堅實新加坡人核心,「這些強有力的支援措施,在維持就業市場及就業情況的穩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也提醒僱主集中精力建設本地勞動隊伍,在企業轉型過程中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我們要讓求職者了解機會在哪裡,並給予他們強有力的支持,轉向新的領域和職位。」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朱倍慶在面簿貼文,對勞資政三方通過新心相連就業計劃及就業理事會促成就業回彈感到振奮。「隨著更多企業重啟,並在解封第三階段擴大產能,我相信更多行業會增聘人手。」朱倍慶也擔任政府國會人力委員會主席。
職總另一名助理秘書長鄭德源說,最新數據顯示勞動市場復甦,讓人鼓舞的消息,「不過下個季度仍可能在冠病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中,繼續出現裁員和失業的情況……我相信勞動市場的復甦將是緩慢而且不平均的。」
記者:陳可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