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先生劉超群(左)收留非親非故的朋友,照料他們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海峽時報)
生活在節奏步伐快速的城市裡,時間久了,許多人或許會以「忙」為藉口,忘了給予他人愛與關懷,忘了人與人之間那份最寶貴的情感。
不過,新加坡一名83歲的好好先生李超群的故事,真的猶如他的名字一般超群與出類拔萃,再一次點醒了我們人間處處有溫情。
李超群上周五(10月25日)被陳篤生醫院授予了「新加坡護理獎」(Singapore Patient Caregiver Award)。獲得這個獎項的人身心都必須有著強大的堅韌力量,身處困境時也依然會無畏無懼地給予他人溫暖與關愛。
李超群就是具備這些條件與美德的老先生。

這位橘紅色上衣的就是心地善良的李超群伯伯。(新明日報)
無微不至的照顧
李超群目前的室友是一名年約87歲的梁先生,兩人曾經是20年的鄰居(就住在隔鄰),梁先生是在2017年才搬進李超群的租賃組屋單位內。
梁先生是一名患有重聽的失智症患者,親弟弟因自顧不暇無法繼續照料他,想把梁先生送到療養院去,最後卻被李超群接到家中。

(海峽時報)
從此以後,兩名老人相依為命。
別以為李超群是因為條件比他人優越才有多餘的時間和資源伸出援手。其實在物質條件上,李超群擁有的比許多新加坡人都來得少,但是他的心卻比其他國人要慷慨得多。
李超群從小就被領養。養父吸食鴉片而且嗜賭,經常對他拳打腳踢虐待他。20多歲時,李超群再也忍受不了折磨,逃離了養父母的家,從此再也沒有回頭。他先是從事推銷員,挨家挨戶兜售商品。接下來40年,他在全島各地的租賃組屋居住。飄忽不定的生活讓李超群一直都孤家寡人。
上世紀90年代,李超群開始靠街頭賣藝為生,然而因為梁先生行動不便,李超群不放心將他一個人留在家裡,幾年前中斷了賣藝生涯,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積攢下來的存款很快就消失殆盡。
目前,兩人是靠著500新元的經濟資助來為生。
一個月26元的房租(不包括水電費),兩人每日的伙食費平均為15至20新元,省吃儉用勉強湊合。李超群卻從來不覺得苦,還將有時候省下的錢拿去給梁先生添購新衣。
他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指出,「我照顧他們根本不是為了得獎。這只是我幫助他人的方式。」 他還說,小時候養母曾經教導他要關愛老人,這個教誨直至今天依然言猶在耳。
一天的生活起居
李超群每天早上7點就起床,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梁先生到離家不遠的小販中心去吃早餐。過後,就回家準備午餐和晚餐,也會幫忙梁先生洗澡。
李超群坦言,他有時候也會覺得累,更何況梁先生的身體情況本就不太好。患了失智症的梁先生有時候會忘了將浴室的水龍頭關上;有時候會因為不喜歡李超群煮的飯菜而鬧情緒,甚至對他大吼大叫。
「照顧老年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會覺得累,但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人,我們也只剩下彼此了。我沒有兄弟姐妹,所以就把他(梁先生)當成我的哥哥。」

(聯合早報)
有緣相識,就是兄弟
在照顧梁先生之前,李超群曾經有過兩名前室友,他倆都已經往生,身後事也是李超群一手操辦的。
第一名室友是劉老伯。他倆初次見面是在牛車水的街頭。當時,李超群在賣藝,劉老伯走上前將一張50新元放入鐵罐里,李超群頓時覺得這筆「賞賜」數額過於龐大,就對劉老伯說:
「先生,你應該把錢留著去買點東西吃,你年紀大了無法工作,你光是聽我表演,我就很滿足了。」
之後,他倆便聊了起來,逐漸成為朋友。

李超群以前街頭賣藝時的照片,握著麥克風唱歌的就是李超群。(聯合早報)
2009年的某一天,李超群突然接到劉老伯的求助電話,原來他因為失禁,被室友嫌髒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
李超群二話不說便提議劉老伯搬過來和自己同住,還告訴劉老伯:「反正我也是自己一個人住」,搬過來他可以有個照應。他也再三向劉老伯表示自己不會嫌棄他髒。
就這樣,李超群開始照顧劉老伯的生活起居,幫他買飯、煮飯、帶他去看醫生、幫他洗澡,甚至還幫劉老伯換成人紙尿片。
有一天上午,他發現劉老伯安詳地在睡夢中離世了,李超群於是請一名殯葬業者操辦了劉老伯的後事,將他的骨灰安放在光明山普覺禪寺。
劉老伯去世幾年後,李超群在賣藝時又認識了一位姓李的老人。無獨有偶,這名李姓朋友也因為自己「太髒」遭到同居室友的嫌棄被趕出家門。
李超群又大方地邀請李先生住到他家,同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陪伴他走完餘生。
2015年的某個早晨,李超群發現李姓友人陷入了永久的長眠。
「我想叫他起床吃早餐,但是他一直沒有反應,我才意識到他走了。」
李超群又為友人辦了喪事,過後也將骨灰安放在光明山普覺禪寺。
接連失去兩位親如兄弟的室友,李超群雖然很傷心,卻還是接受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再自然不過的事。

李超群和梁先生的家裝潢簡單,兩張床和一個衣櫃整齊地靠在邊上,卻收拾得很乾凈整潔。(聯合早報)
正能量滿滿
李超群不斷用真誠與善意去對待身邊的人。雖然他沒有兄弟姐妹,現在老了也有些後悔當年沒能成家,現在多虧有室友的陪伴,才不至於感到強烈的孤獨感。
當《海峽時報》記者問及李超群為什麼他能夠一直維持著樂觀的心態時,他表示自己沒有什麼可煩惱和痛苦的事,也沒有什麼重大負擔,所以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他也已經為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旅途」做了打算,在他不能夠走動或不能繼續照顧自己時,他不介意住進療養院裡。但是眼下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陪伴室友梁先生走完剩餘的人生。

(聯合早報)
出身再平凡也能擁有一顆崇高善良的心
李超群的價值觀里,有著決心、慈悲、耐心與毅力。這些美德讓他在擁有不多物質、不多金錢的情況下,依然有勇氣而且慷慨地將自己所擁有的與非親非故的「兄弟」們無私的分享,給予對方一個家,一雙溫暖關愛的雙手。
他從不覺得這些需要被照料的朋友是負擔。相反的,他視他們三人為兄弟、是沒有血緣關係卻非常重要的家人。這種崇高的價值觀就像一座山那樣,支撐了李超群的後半人生,令人敬佩動容。
紅螞蟻也要向李超群這類「消耗自己,照亮他人」的楷模看齊與學習,希望世界多一分溫暖,少一絲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