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價格實惠的餐飲選項,我國政府近年來推出讓社會企業經營小販中心的做法。不過近日美食指南「食尊」(Makansutra)作者司徒國輝,卻公開在網站上,指責這類管理方式不利小販謀生,掀起熱議。環境局受詢時表示,他們已經制定相關條規,確保管理業者將餐飲價格與攤位租金,維持在負擔得起的水平。
司徒國輝在自創的美食評論官網Makansutra上寫到,由社企經營的小販中心,攤主被規定,需提供至少一道3元以下的餐飲選項,不過他們平均向管理業者繳付的租金和雜費卻高達4000元,比一些位於商業區的小販中心,每月2000、3000元的租金還高。
司徒國輝就發現,社企小販中心的攤主,合約中出現「驚人」規定,像是小販得繳付「硬幣兌換服務費」、餐具處理費、600元的食品品質檢查費等雜費。他們還被要求每天經營8到12個小時(準備食物時間除外),如果不開門做生意,還會面對金錢處罰。
司徒國輝就認為,這樣的攤位經營成本太高,要求太多,小販恐怕難以為生。
環境局:已立條規控制攤位營運成本
環境局回復《8頻道新聞》時表示,他們已經制定相關條規,確保管理業者將餐飲價格與攤位租金和其他一些營運成本,維持在負擔得起的水平。其中,為控制攤位租金,環境局就將社企開出的攤位總租賃成本,列為衡量投標者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局也指出,現有社企小販中心,租金中位數為2000元。與國家環境局所經營的小販中心的租金沒有太大分別。
當局表示,當初邀請社企來競標經營小販中心,是希望他們在餐飲業的經驗,能幫助小販中心提高營運效率,在確保食物達到一定素質、價格負擔得起的同時,也改善食客的用餐體驗。
環境局認為,應該給予社企足夠的伸縮性,讓他們自行決定如何在維持食品價格低廉的同時,讓攤主也能賺到足夠收入得以為生。
環境局說,我國目前有13家小販中心,是由社企經營。在這些小販中心內,超過90%的攤位能提供3元或以下的餐飲選擇。
得標經營小販中心的職總富食客受詢時表示,新小販中心的攤位租金由富食客制定,不過攤位租金的上限卻由環境局規定。另外,富食客沒有向小販徵收部分營運利潤,也不會徵收食品檢查、硬幣兌換服務的費用。
另一家管理小販中心的社企—肥雄餐飲管理集團則說,他們向攤販收取的600元,其實是顧問費,旨在為有需要的小販提供專業服務,如協助他們維持食物質量,達到衛生審核標準等。不過這一顧問服務,並非強制性。
至於硬幣兌換服務,肥雄表示,這同樣是可以選擇性加入的服務,公司還強調,他們「不從這項服務中獲利」。
針對攤位經營時間的限制,肥雄表示,這是為了把攤位的休業時間錯開,確保在任何時候都有足夠數量的攤位開門營業,給居民光顧。
- CH8/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