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允中(右)與兒子張松聲合照。(CNBC)
作者
薛渤楊
這名百歲老人22歲第一次創業、49歲在新加坡創立了太平船務有限公司(PIL),如今還成了201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上最年長的富豪。

新加坡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張允中雖然百歲高齡,精神依然抖擻,仍堅持天天上班。(聯合早報)
他,就是有「新加坡船王」美譽的本地船務大亨張允中,目前以高達19億美元(約26億新元)的凈資產在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單上排名第15,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中排名第1284。
雖已百歲高齡,張允中卻仍堅持每天去上班。他日前接受美國電視新聞台CNBC採訪時說道:
「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我不習慣老是呆在家裡,因為(我會)非常、非常無聊。」
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
儘管張允中現在已退居幕後,將生意都交到兒子張松聲手上,他的航運帝國依然朝著這位「老舵手」劃定的方向平穩前行。
「每天,我都會在日記里記下自己所有的活動,把每一件事都要寫下來,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會來找我。」
除了他在商業上獲得的榮譽,人們對不愛拋頭露面的張允中知之甚少。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張允中低調地說道:
「我認為我很幸運。我不是個大生意人,我也不是大富人或聰明人。我唯一可取的,是刻苦勤奮,以誠待人。一諾千金,是我做人的原則。」
姜果然是老的辣。
如今,太平船務所取得的業績也就令人矚目。太平船務官網的資料顯示,該集團在世界貨櫃班輪公司中名列第12位,貨櫃班輪和散貨運輸服務網絡覆蓋全球100個國家500多個地點,並在全球擁有18,000多名員工和船員。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張允中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
逃避戰爭 遠渡重洋
據《聯合早報》報道,張允中是在上世紀1918年於金門沙尾鎮(今稱沙美鎮)出生。父親張文夏是村長的兒子,母親黃玉燕是秀才的女兒。秀才出身的外公家裡藏了很多古書,因此張允中從小就養成愛看書的習慣。金門沙尾鎮目前依然有他家的三落祖厝,還有他為父親和母親所建的紀念館。
父親張文夏1934年遠渡重洋到新加坡當跌打醫師。張允中則是在1937年(那年他19歲)來到新加坡投靠當時已另娶姨太太的父親。他母親後來也帶著兩名弟弟來到新加坡。
張允中年輕時的夢想其中是在空中翱翔,也曾報考當中國空軍飛行員,雖然及格了卻一直等不到迴音,最後只好作罷。
22歲那年,母親給了他1500元,讓他搬到馬六甲與大舅一起創立培元公司,那是一家買賣土產的「九八行」。大舅有一艘機動船,經常川行於馬六甲和蘇門答臘之間,運載海產乾糧,他經常隨船出行,於是開始接觸大海,為他日後開拓航運事業奠下基礎。
他也在那段日子裡學到:做生意首先要有信用,不能有任何欺騙行為,否則生意無法經營下去。
不久後,日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占據新馬一帶。張允中的父親在大檢證期間遇害。他則因為接濟馬六甲的抗日游擊隊遭日本憲兵逮捕,關在牢里長達9個月,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重獲自由,但是戰爭結束時,培元公司也關門。第一次創業的成果就這樣毀於一旦。
張允中決定到新加坡重新出發,尋找機會開展他的航運夢。
幾經沉浮,航運夢沒被澆滅
在新加坡,張允中先是買了一艘二手木製帆船,開始做起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棉蘭勿老灣的物物交換生意,用白糖和其他物品交換橡膠。後來,他的船隻在海上遇到海盜,老船長被海盜開槍射中,眼睜睜地看著海盜搶走一半貨物後,他決定放棄這一門生意。
1948年,張允中經朋友介紹加入由來自巨港的鄭氏三兄弟鄭祺福、鄭祺泰和鄭福源創辦的泰興源兄弟公司當經理,那一年他30歲。泰興源原本以土產買賣起家,改做航運,公司也易名為祺福船務公司。
經過18年的磨鍊,從經理做到總經理,從開拓業務、擴大船隊,到開闢新市場,經營新航線,張允中獲益匪淺。
1967年,49歲的張允中退出祺福,與朋友及兩個弟弟合夥投資了600萬新元,正式創立了太平船務有限公司。公司在成立初期,以經營區域性的散雜貨運輸為主,直到1983年首次推出貨櫃運輸服務。

1967年太平船務有限公司成立的開幕儀式。左二為張允中(張允中提供)
張允中在生意上的處事特點就是「平心靜氣,臨危不亂」,冷靜沉著的性格讓他能把危機轉變為商機,安然渡過難關。他的另一策略則是尋求穩健發展,一再強調不會建造很大的船隻,堅持一定要量力而為。他不希望公司發展得太快,寧可走得慢但保持平穩。公司取名「太平」,是期盼太平盛世,也期盼船隻在各地航行時太平無事。
父子齊心 其利斷金
張允中今年4月正式退休,時任董事總經理、14個子女中排行老五的張松聲接任集團主席職位。畢業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張松聲十分重視財務管理、資料分析和現代管理技術。他和父親一樣對大海充滿熱愛,這點讓張允中對自己的繼承人非常放心。
張松聲1979年畢業後就加入太平船務,從基層做起,在不同的崗位磨練了10多年後進入管理層。在張松聲眼裡,父親張允中就是他最好的導師。
「他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和做生意的門道。父親在創業的時候全身心投入,每天晚上在家打電話談生意,周末還帶我們出去應酬客人。」

張允中(右)與兒子張松聲合照。(CNBC)
張允中補充說,雖然他已經慢慢將權力下放,讓張松聲獨當一面,但一些重大決策,兒子還是會同父親商量,例如買船這種事,就得兩人都同意才行。
張松聲說:
「其實有多一個人商量,會比較好。剛出來工作時,有一種想法:我自己做就好了,為何要問?但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覺得有多一個人幫你考慮,是件好事;有多一個人讓你去問,特別是他是你的長輩,而且有豐富的經驗,至少可以增強你的信心。」
父親對他最重要的教導之一,就是四個字:以德服人。
這位耗盡大半輩子時間打造了一個「航運王國」的老船長張允中,所培養出來的接班人,想必還會在這千變萬化的時代中繼續帶領太平船務乘風破浪,以自己的節奏繼續揚帆遠航。
成功沒有什麼秘訣,靠的就是勤勞和節儉,關鍵還要有拼搏精神。——張允中
美國電視新聞台CNBC採訪:www.cnbc.com/2018/12/05/worlds-oldest-billionaire-yun-chung-chang-goes-to-work-every-day.html
太平船務官網的資料:www.pilship.com/cn-pil-today/150.html?lan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