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方便出國,香港旅遊發展局將「細看香港」微縮模型展覽帶到本地,讓公眾通過微小模型盡享當地不同年代的特色風情,令本地港迷直呼仿佛回到香港。
疫情之下不方便出國,香港旅遊發展局將「細看香港」微縮模型特展帶到本地,讓公眾通過微小模型盡享當地不同年代的特色風情,令本地港迷直呼仿佛回到香港。
這次的展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將在新達城東大廳展出至本月17日。
公眾可以到場欣賞40個手工製作、極具不同年代風情的港式面貌,以及當地傳統的民間習俗,如長洲搶包山和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這個展覽早前先後在中國大陸和日本多個城市展出,但其中呈現早期觀塘裕民坊風貌的模型是首次在香港以外的城市展出。

觀塘裕民坊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除此之外,公眾也能一睹結合了東西文化、滿街都是歐式建築、掛滿霓虹燈飾的利東街,以及現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藍屋。

利東街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這次展覽還不忘呈現出大家熟悉的香港茶餐廳風貌,展出的模型依據許多經典港產片取景地點的老字號「中國冰室」製作而出,其中藝術家還將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模型融入在作品內。

中國冰室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港迷吁想念香港的公眾前去觀展
育有五名子女的香港旅發局超級香港迷張志文告訴《8視界新聞網》,在疫情之前,他幾乎每年都會攜家人飛香港一次,最喜歡的就是當地的美食。
然而,過去兩年因疫情的緣故無法飛港,每當想念香港時,他只能通過本地茶餐廳賣的港式美食一解「相思愁」。
張志文參觀了本次展覽後讚嘆不已,呼籲想念香港的人應到場欣賞一番。
「其實我覺得做得很逼真,我仿佛就是回到我去香港的那時候。每個小細節都拿捏得很好。」

俊男茶樓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同樣是香港旅發局超級香港迷的謝慧嫻也認為,這次展覽能夠體驗及欣賞到早期香港的風貌,是非常有趣的經驗。
「這個展覽就是在體驗香港一些老街、以前的一些文化,看到以前的理髮院,還有餅店、戲院,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那個年代,所以可以在我們眼前立體的出現,我覺得很好。」

張志文與孩子參與迷你陶瓷模型工作坊。 圖:葉衍嫻
辦展期間,主辦方也會開辦迷你陶瓷模型工作坊,讓公眾親自參與手工製作港式早餐模型。
提前參與工作坊的張志文的謝慧嫻雙雙指出,整個製作過程其實非常療愈,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公眾,包括小孩子參與。

張志文拍攝完成後的迷你港式早餐模型。 圖:劉偉聰
「百步之內,漫遊香港」
負責策劃本次展覽的香港快樂微型藝術會會長潘麗瓊受訪時說,展覽從籌備到完成作品,花費了長達12年的時間。其中,小小的鞋店模型就耗費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她希望通過展覽將香港「濃縮」,帶給因疫情不便出國的新加坡人,讓他們可在百步之內,漫遊香港。

石板街模型。 圖:快樂微型藝術會
「我想把香港帶來新加坡,給你們看。現在看到的這些作品包括我們很多香港有名的歷史建築、旅遊景點、美食,好多文化的傳統節日和生活方式,還有非常(具有)香港特色的街道與霓虹燈之類的都有。」
潘麗瓊也說,近期完成的作品還融入了先進技術,包括3D列印和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希望帶給訪客一種不一樣的體驗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