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土面積僅有72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但其電子製造業卻十分發達。根據《財富》雜誌的數據,新加坡的電子製造業占到該國GDP總量的7%。新加坡人力資源部於2020年10月發布的報告則顯示,新加坡電子行業僱傭了大約70500名員工,專門從事半導體、消費電子和信息技術以及加密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衛星通信和無線技術等領域的工作。2019年,該行業占新加坡製造業GDP的39%。

圖源:網絡
新加坡半導體行業的生態也十分豐富。根據新加坡半導體行業協會於2018年做的統計,新加坡有超過30家IC設計中心,接近20家晶圓廠,超過10家裝配和測試企業。新加坡還占據了全世界半導體設備四分之一的出口份額。
此外,新加坡還受到了許多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企業的青睞,如美光、格芯、意法半導體、台積電、聯電等,都紛紛在新加坡展開布局。
由此可見,新加坡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和價值鏈上占據了重要節點,而這樣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可以在強手如林的半導體行業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具體說來,新加坡半導體產業政策的亮點在於對外商、外資的大力吸引和慷慨的政府投資。
吸引外資
新加坡於19世紀初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54年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在二戰之前,新加坡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扼馬六甲海峽之要衝,依靠天然的港口優勢,主要發展的是轉口貿易。但這種自由主義的貿易發展模式擠壓了新加坡本土工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發展。二戰後,人口的快速增加疊加單一的工業結構,導致了新加坡的高失業率、住房短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1965年英國資金和大量商人的撤出更是給新加坡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不過困境之下往往蘊含著轉機。上世紀60年代,恰逢世界電子行業大發展,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電子產業均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新加坡當局抓住機會,通過提供多樣的優惠政策,說服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子企業落戶新加坡,為新加坡電子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實際上,經過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已經擁有了一套成體系的對於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其中包括:
新加坡與全球80多個國家/地區擁有廣泛的雙重徵稅協定(DTA)網絡。DTA的主要好處是a)避免雙重徵稅,b)較低的預扣稅,以及c)稅收優惠制度,所有這些都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控股公司結構的稅收負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稅收制度被視為「簡單且對投資者友好」。新加坡應稅收入的最高公司稅率為17%,資本利得稅和股息收入稅為0%,從新加坡支付的稅後股息不徵收預扣稅。同時,只要收入在一個總體稅率至少為15%的國家/地區被徵稅,所有外國來源的收入都可以免稅。新加坡的監管框架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沒有外國所有權限制,也沒有外匯管制。
新加坡提供健全的智慧財產權(IP)權利制度,以值得信賴的法律體系和強大的智慧財產權基礎設施為後盾。政府的智慧財產權政策旨在鼓勵新加坡工商業的創新、創造力和發展。
綜上,新加坡完善而健全地吸引外商的制度為各行各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以半導體行業為代表的技術、資本密集的高科技行業無疑從中受益良多。

近年來知名半導體公司在新加坡的活動情況
集微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政府投資
除了建設一整套吸引外資的有效制度之外,新加坡政府對於半導體等高科技製造業也一向不吝於投資。2020年12月,新加坡公布了其國立研究基金會(NFR)「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5,以下簡稱RIE2025)。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21-2025年間,新加坡政府將維持對研究、創新和企業的投資占該國GDP的比例為1%,即大約250億美元。按照RIE2025的規劃,製造、貿易和互聯(MTC)領域將加強新加坡作為製造中心和全球-亞洲技術、創新和企業節點的定位。新加坡的RIE投資還將鞏固該國在新興機會領域的競爭力,例如連通性和供應鏈管理。具體到半導體方面,例如新加坡的公共研究機構將加強他們在像微機電系統(MEMS)這樣的技術方面的能力,以支持電子行業抓住新的增長機會,例如在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保健可穿戴設備方面。
新加坡強大的研發能力幫助提振了電子行業。2019年,意法半導體在新加坡開設了其最新的晶圓製造工廠。
意法半導體於1969年在新加坡建立第一家組裝和測試設施。2020年,意法半導體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日本製造工具供應商ULVAC(愛發科株式會社)在其新加坡工廠開設了一條尖端的研發線。這是世界上第一個「Lab-in-Fab」實驗室,將生產壓電MEMS,其應用遍及各個細分市場,例如智能眼鏡、醫療保健設備和3D列印。可以說,意法半導體在新加坡的發展壯大正是多年來新加坡在科研領域不斷加大投入結出的結果之一。

圖源:意法半導體
寫在最後
縱覽新加坡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政府政策的推動和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制度的建設貫穿其始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利因素的作用,新加坡才能以一個小國的身份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上占據關鍵地位。(校對/隱德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