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叔這篇國際評論,來分析新加坡對中美關係的看法。
這個國家的態度還是挺值得重視的。
主要是三個原因:
思考複雜問題與解決複雜問題的方式帶有一些華人傳統基因。
這和很多西方國家或者本地區的其他國家具有一些不同特點。比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次提到了「和為貴」等中國傳統思維在外交當中的作用。
這顯然與西方的那種競爭理念為主的國際觀有很大不同,更契合中方的外交思考。
本地區國家能和中美之間都保持一種平衡關係,並且被中國高度重視、也能與美國進言的國家其實並不太多。新加坡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他們雖然不是美國軍事盟友,但美國軍艦可以在當地停靠,基本算是准盟友;而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也非常密切,高級別交流不斷。這是他們能充分了解中美雙方意願並客觀表達的優勢。
沒有領土爭端,也就意味著沒有利益衝突,所以新加坡看問題可能會比一些本地區的其他國家更中立一些。
比如中日在東海附近有爭端;中國和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在南海地區有爭端。這些國家在中美關係之間肯定立場就沒那麼中立。新加坡的特色和重要性在此就能凸顯出來。
所以,木叔認為,以上三點,決定了新加坡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或者說建議,還是很值得思考的,也是相對而言更有價值的。

李顯龍

10月25日,東協舉行峰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對中美關係發表了一番看法。
木叔注意到,這是8月份至今的2個月來,李顯龍第二次公開對中美關係表態。能看出新加坡確實非常關心中美關係,甚至有些擔心和憂慮。
1)中美關係決定東南亞穩定與否。
李顯龍稱,中美關係如何走,這是未來本地區穩定的決定性因素。兩國如果在本地區持續競爭,那麼東南亞地區就會成為衝突的場所。
他的意思是否則本地區會大麻煩。
所以李顯龍建議中美儘管在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是還是應該儘可能尋找共同利益進行合作。比如在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東南亞國家可以作為同時與中美合作的平台,這樣就能增進互信,避免誤判。
2)新加坡不會選邊站。
李顯龍強調,一旦本地區成為一個角斗場,那麼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很多國家很可能會被迫選邊站。但是新加坡不希望這樣。
他還說,南海局勢會影響到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因此新加坡一直在密切留意局勢的發展。
不過新加坡不是本地區領土的聲索國,所以在領土爭議上不採取任何立場。
這個態度意味著:新加坡在美國乃至其他國家介入南海局勢的問題上會有自己更伸縮的空間,也意味著新加坡對域外力量加劇本地區的風險也不滿意。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