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李顯龍總理訪問美國,獲得了東道主高規格的接待與國際媒體矚目,除了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李總理也會見了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兩黨多位眾議員、聯邦儲備局主席鮑威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以及國防部長奧斯汀等政治、財經和安全領域領導人,反映了華盛頓對李總理此行的重視,以及新美夥伴關係的牢固基礎。
在烏克蘭戰爭衝擊全球地緣政治的關鍵時刻,李總理此行有多重意義,首先是進一步強化新美關係,維護和保障新加坡的生存和國家利益;其次是在日漸動盪的國際局勢中,向西方政治領導層、社會精英和其他受眾說明亞洲的觀點,強調美國在亞洲的多邊主義框架下繼續與本區域各國保持聯繫和合作,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
與奧斯汀的會面是行程的第一站,也是此行關鍵環節之一。烏克蘭戰爭的最大影響,在於各國已經無法再把世界和平這一經濟全球化的重大前提視為理所當然。如何強化自身國防,均被重新提上了優先政治議程。二戰後奉行和平外交的德國與日本,都各自改變姿態。德國不但破例提供烏克蘭攻擊性武器,還立即增加國防預算。日本政界也打破禁忌,開始討論允許美國核武入駐的可能性。

(法新社)
烏克蘭戰爭的性質是對國界線、領土和勢力範圍的爭奪,而它引發的更尖銳問題,是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受到赤裸裸的挑戰,凸顯了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急迫性。在此行中,新美推進的太空合作和網絡安全對話,除了發展這兩個新興產業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外,討論行業規範、一致性做法,以雙邊或多邊方式研議相關規則,更是題中之義。
其中,新加坡也趁李總理此行,加入美國發起的《阿耳忒彌斯協定》。新加坡是協定的第18個簽約國,也是東南亞首個。在新加坡太空產業萌芽發展之際,加入該協議的要旨,除了進行經驗交流與合作,更是要一同促進各國以和平、安全、負責任與可持續方式發展太空行業。
同樣的,新加坡的智慧國願景意味著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網絡空間也是當下與未來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競爭中的兵家必爭之地。新加坡與美國設立高級別的網絡事務對話機制,也包含了長遠戰略思考。
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存在不僅是地緣政治現實,也有利於地區穩定和發展。因此,李總理肯定了美國所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希望它具有包容性,能為印太地區的發展提供新動力。基於同樣的邏輯,新加坡也一直鼓勵美國更積極地參與到區域對話和合作機制中,包括亞太經合論壇以及東亞峰會等。新加坡代表團也利用此行,與美方拓展三個新的經貿合作領域:人工智慧、先進位造和網絡安全。實際的經貿利益,才能更好地支撐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
與此同時,李總理在訪美期間,直言不諱地說明與美國主流意見不盡相同的觀點,其中最突出的涉及美國對中美關係的看法與評估。李總理在出席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對話會時,就指出中美關係繼續緊張,對世界帶來的不利影響,並提醒中美經貿脫鉤,將讓中美都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新加坡外交所做的一切,積極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作用,出發點是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根本目的則是維護本國的生存和利益。這是小國要在國際上存活的必須。
當前國際大變局最根本和直接的衝擊,是經濟全球化的倒退,現有的國際合作格局可能破裂。新美在首腦會面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開宗明義指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共同尊重,遵循國際法以及聯合國憲章原則,包括尊重主權、和平解決爭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與基本人權,是新美戰略夥伴關係的立足點。新加坡要與世界大國強化夥伴關係,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國家不論大小都有同等的權利,能平等而團結一致回應我們時代的重大挑戰;鼓勵大小國家在亞洲的框架中進行多邊合作。這是小國努力為世界其他各國做出貢獻,並由此保障自己的生存與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在現場直播的新美領導人記者會上,讚揚新加坡總是勇挑遠大於自身份量的挑戰。這肯定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李總理與多名跨黨派 眾議院議員會面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主持接待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地時間3月30日與10來名跨黨派眾議院議員會面,包括屬於民主黨的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霍耶(Steny Hoyer)及共和黨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

李顯龍總理與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右)會面。(海峽時報)
李總理在會面前對記者說,新加坡與美國在許多方面都有著牢固與持久的夥伴關係,新加坡非常感謝美國眾議院對這份夥伴關係的長久支持。在多個法案中,例如這次的國防授權法將新加坡列為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就反映了眾議院的支持。
李總理也提到,期待發展與推動新美夥伴關係繼續成長,包括兩國政府正在推進的可持續基礎建設和成長與創新夥伴關係這兩方面。
他也在這場直播的共見媒體活動中說,新美兩國的自貿協定帶動了對美國的投資,以及美國到新加坡的出口,合計為美國提供了25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新美關係互惠互利,而且不只在經濟,也在安全領域。
據了解,李總理共會見包括佩洛西在內的12名眾議院議員。其他與會者包括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理察尼爾(Richard Neal,民主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格雷戈里米克斯(Gregory Meeks,民主黨籍)、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共和黨領袖麥考爾(Michael McCaul)、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Adam Schiff,民主黨籍)等。
美國眾議院兩黨與外交委員會在中國大陸與港台課題上相當活躍,指責中國採取不合理競爭,並提出和通過了多份相關法案,包括眾議院今年2月通過的《美國競爭法案》,該法案強化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力促美國的半導體晶片的生產,並對美國一些重要的貿易法規進行改革。
李總理當天下午也會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
李總理與沙利文進行會談時,討論了雙邊、區域與國際的一系列廣泛課題,包括烏克蘭危機。李總理歡迎美國承諾通過印太經濟框架強化與本區域和東協的聯繫,他也期待出席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東協峰會。
文: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