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2年4月接手海事消防重任以來,民防部隊海事消防分區不斷致力於自我提升,加強應對海上緊急事故的能力。過去10年,它出動超過500次,處理過的海上火患事故有56起,而且77次參與了海上救援行動,在我國海域安全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目前的海事消防分區擁有兩間海事消防局,兩個海事消防站和六艘消防船艇,它還在不斷地進行研發,利用最新科技來繼續提升不同類型的海上應急能力。單看它今天展現的「實力」,有誰料想得到10年前成立時,它僅有的兩艘消防艇,還是從港務局接手的?
為慶祝成立10周年,海事消防分區今天(4月1日)舉行了以「十年蛻變」(A Decade of Transformation)為主題的慶祝活動。《聯合早報》記者也來到布拉尼海事消防局,進一步了解民防海事消防分區過去10年的發展,一探其海上救援行動的「生力軍」。
曾在2019年初次亮相的「紅旗魚」(Red Sailfish)重型消防船昨天起正式全面投入運作,是海事民防分區「委以重任」的消防船。這艘由新科工程海事所研發的船艇是目前全球滅火功能最強大的消防船之一,它擁有12台能夠360度全方位滅火的消防水炮,每分鐘泵送的水量可達24萬升,也就是說,它能在10.5分鐘內填滿一個奧運匹克規模的游泳池。紅旗魚消防船在執行任務時也可啟動動態平衡系統,自動調節船艇位置與方向,確保滅火行動能順利進行。
活動中重點介紹的,還有自行研發、目前處於實驗階段的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和無人水面艦艇(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無人機可在有人落海,在海上漂浮時,第一時間把浮標(Buoy)遞給落難者。它也可以能來檢測危險品,或協助救援人員對周邊情況的了解及掌握。無人水面艦艇(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則允許拯救人員進行遠程操控,它可以圍繞著著火的船隻,從不同的方向進行滅火,又或者為落難者提供援助。
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費紹爾副教授受邀出席活動。他在致辭時說,大士港口(Tuas Mega Port)的項目將進一步擴大新加坡的港口業務,這也意味著海事消防分區將面臨不同挑戰。「這些挑戰可以是火災或救援事件,生化或輻射事故,甚至是恐怖威脅,這更凸顯了海事消防分區在應付不同類型緊急事故的重要性。」
費紹爾副教授也說,預計在2025年竣工的榜鵝海事消防站(Punggol Marine Fire Post),其運作將允許救援人員在東北海域發生事故時更快抵達現場;新的海事消防總部也將進一步提升整體效率,更有效地監督所有海事消防局和海事消防站。
放眼未來,費紹爾說,利用無人駕駛海事消防系統,將能讓民防海事消防分區更安全地部署資源,預計到了2029年,民防海事消防部隊將會擁有10艘消防船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