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引外資是新加坡的基本國策,其投資規模不拘,是一個促進商貿,方便創業的國家。新加坡吸引的前十大直接投資來源地分別是英國、荷蘭、美國、日本、瑞士、挪威、印度、馬來西亞、德國和法國。新加坡吸引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服務業、製造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酒店餐飲業,約占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87%。
全世界7000多家企業已捷足先登,來自中國的企業超過1600家,居中國向東協國家投資的首位,其中上市的中資或含中資的企業已達100多家,新加坡具備了適合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尋求發展機會的良好環境。
1、國際化環境良好
新加坡是世界上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和29個戰略夥伴國家和組織簽署了促進和保護投資的協議,具有相當強的國際商業輻射能力。其中,新加坡與美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是美國首個與亞洲國家簽署的協議,自2004年起,駐新企業在美國拓展業務時更加便利。1985年,中新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為兩國的進一步經濟合作,特別是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摒除商貿障礙,使貨物、服務和勞務的流動都能更暢通無阻,保障駐新企業的海外投資和進一步向世界各地拓展。

2、一流的基礎設施
新加坡擁有世界級的海、陸、空及電信通訊網絡。新加坡港務集團經營全世界最繁忙的中轉貨櫃碼頭,處理環球1/4的轉運量,為商戶提供通往130個國家、700個港口的200多條航運線。亞洲最完善聯運網絡的機場——樟宜國際機場,載客與載貨航班往返50個國家和140多個城市。環球第三廣、亞洲優質廣的網絡連接面,99%的人口具備寬頻網絡接駁能力,世界經濟論壇在2002年把新加坡評為環球十大網際網路整備度高的國家之一。此外,國內高效率的交通網絡覆蓋至現代化商業大廈、時尚保留區和特設工業區。

3、充裕的研發資源
新加坡的研究院走在科技的前端,為工業提供增值服務。新加坡政府對生物製藥、信息諮詢、精密加工、微電子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力度大,科技研究局負責確保新加坡的研發業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引進和培養了一批來自美國、歐洲、澳洲和亞洲的研究人才,希望新加坡成為本地和海外研究人才的匯聚點,為孵化期間合作研發,提供了可利用的平台。政府也努力加強高等學院和業界的合作交流,學術界和業界的頻繁接觸對國際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新加坡的勞動隊伍是世界公認具備生產力、工作態度優質且技術水平良好,同時國內外各類培訓和進修獎學金計劃保證了員工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4、金融中心地位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東西交匯之處,長久以來都是主要的區域金融中心,商務所需的一切金融服務都可在此完成,本地證券和貸款市場以及亞洲美元市場都可提供經商所需的資金。
新加坡是環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金融具有深度和資產折現力,眾多環球企業都選擇在此設立區域財資總部。新加坡交易所是亞太區首個綜合證券和衍生產品交易所,亞洲很多主要企業都已在這裡掛牌上市。投資風險業在新加坡已相當成熟完善,17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負責管理175億新元的風險基金,投資的對象都是有商業化前景的技術開發項目。股票市場管理規範,主板和創業板真實地反映投資市場的變化情況,投資者成熟,融資環境良好。新加坡坐擁東南亞6億人口的市場,以及亞洲28億人口的市場,新興市場的增加與快速發展刺激了消費和創新產品的開發,以及各種配套服務。
在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指導下,為響應中國政府號召,為一帶一路經濟體建設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商務服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