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兩岸確診數據高居不下的情況下開放旅遊並非做不到,「非常時期」必須有非常的安排。(海峽時報)
作者 倉吉
最近,我國北部不斷吹來開放旅遊之風。
柔佛州州務大臣顧問鄭修強透露,柔佛州進入防疫管制放鬆的國家復甦計劃第二階段後,州政府必須即刻採取行動復甦經濟,包括推行「旅遊泡泡」計劃,以及加速重開新柔邊境。
他發表聲明指出,柔佛州政府已圈定三個地點,包括哥打丁宜、豐盛港和迪沙魯,作為振興州內旅遊的起步。柔州正等待中央政府的一聲令下,就可以正式啟動。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三番兩次傳出兩國商討開放邊境的風聲,柔州政府的新動作,也許是談判取得進展的跡象。

兀蘭關卡。(海峽時報)
在聯合國出席大會的我國外長維文,日前說新加坡正與東協國家探討放寬旅遊限制的事項,我們必須解決疫苗認證,數碼系統和認證記錄能力都到位的問題。
他又補充一句: 「不過,新加坡當務之急是控制我國的疫情。」
放寬邊境限制是新馬彼此的共同願望,但目前是否有心無力?
新加坡人的心情近日不大好,冠病疫情進展不容樂觀,每日確診病例已在兩千之數徘徊。
一直強調「與病毒共存」的政府,似乎故作鎮定,說病例增加是「必經之路」,專家也有此一說,但民間對病例數據很敏感,人們的心跳隨著病例的上升而加劇。
從9月27日起,一些限制措施又收緊了,餐飲場所的「法定人數」從五人共桌減為兩人,為期一個月。

9月27日起,新加坡餐飲場所的「法定人數」又從五人共桌收緊為兩人,為期一個月。(海峽時報)
政府一面保持淡定,一面作出逼不得已的反應。
再次收緊人數限制,最大作用在於提醒人們要自律,該戴口罩的時候戴口罩,不須要出門的時候就乖乖呆在家裡。
更重要的是,未接種疫苗的人士就別猶豫了,部分人士也開始追加第三劑疫苗。 新加坡全民接種疫苗的進度雖是亞洲之冠,疫情卻有反彈,讓那些遲疑的人更加猶豫不決。
新確診的人群中,包括很多完成接種者。根據專家的分析,他們主要是年長人士,疫苗效果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降低。
西方國家也開始啟動追加劑的接種,疫苗效果的持久力是人們目前的最大疑惑。
與此同時,新加坡與其他「疫情相當」的國家和地區啟動「旅遊走廊」的決心並沒有動搖。

新加坡目前與德國和汶萊啟動了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已有逾1000人使用這個旅遊走廊。(海峽時報)
開放旅遊限制和「與冠病共存」,屬同一個配套,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馬來西亞即使現在每天確診人數都在一萬數千之數,也開始說要放寬旅遊限制,要「與冠病共存」。
幾個月前,新加坡與香港之間的「旅遊泡泡」,好事多磨,三番兩次臨時化為泡沫。
「泡泡」兩字寓意欠佳,新加坡已對這兩個字有很大的顧忌。柔佛州若要加速新柔長堤的開放,最好發揮創意,另想一個好聽的名字。
名字重要,內容更加重要。
柔州圈定三個為新加坡人開放的地點,為新加坡人所熟悉,是新加坡人駕車過長堤打卡的熱門景點。

迪沙魯(Desaru)距離柔佛新山市中心約100公里,疫情暴發前吸引不少新加坡旅客前去。(網際網路)
在兩岸確診數據高居不下的情況下開放旅遊並非做不到,「非常時期」也就必須有非常的安排,正如去年三月疫情暴發以來,新馬兩地貨物通勤至今仍保持通暢,新加坡的物資需求源源不斷而來,馬來西亞人賺取新幣的來源也沒有完全被阻斷,這是非常難得的。
這也無形中加強兩地開放旅遊限制的信心,安全得到保障,兩地有一定路線的來往能夠無縫接軌才能吸引新加坡人自駕或是乘旅巴北上。
所謂的保障安全,除了健康安全之外,也包括人身安全。
長堤彼岸民生受疫情管制措施很大傷害,失業嚴重,可能因此導致的治安問題也是新加坡人所必須擔心的,只要發生一兩起針對新加坡人的嚴重案件,將使新加坡人卻步。

疫情暴發前,每逢周末新加坡人都會開車進馬來西亞柔佛購物和遊玩。(海峽時報)
泰國在今年7月以普吉島作為試驗,啟動「旅遊沙盒計劃」,首個月吸引1.4萬名來自世界各個角落旅遊饑渴的遊客,試點計劃也擴充到蘇梅島。
從10月1日開始,曼谷、清邁、芭提雅等也將為已經完成接種疫苗的外來遊客開放。但根據新加坡旅遊業界的反應,新加坡人雖然心動但還未行動,額外收費是一大阻力,安全才是最大考量。
畢竟柔佛僅是一水之隔,兩地有心不怕沒力,總可以設計出一套叫新加坡人放心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