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傳承京劇的林美蓮

2022年12月15日   •   2萬次閱讀

▲林美蓮1998演出《穆柯寨》劇照

戲曲行話說「十年磨一劍」,林美蓮用11年打磨《王熙鳳》。她用心、用功、用勁,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精益求精的精神,給我們的京劇舞台留下了一台好看、好聽、琳琅滿目的好戲。她的《王熙鳳》2011年首演,2016年重演,今年6月三演。因為新冠疫情,天韻京劇社兩年多沒有演出,這個《王熙鳳》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她既是這個演出班子的培訓者,又是這個演出的組織者,更是這部戲的主演者。

林美蓮的京劇緣,應該從父親林來喜說起。他是戲曲界前輩人人敬重的武戲師傅。粵劇名伶朱敬芬在排演粵劇《珠聯璧合》時跟林來喜師傅學過戲。她回憶:「林師傅的動作又脆又利落,一招一式的示範,清清楚楚。學的人比較容易記住。他強調,刀槍的招式要張弛有度,要注意鼓點的鏗鏘頓挫。」小時候,美蓮跟著父親到平社去看熱鬧。一回生二回熟,社裡的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們看她明眸皓齒,活潑可愛,都覺得她是可造之才。但父親為了避嫌,沒有特別照顧她、教她。平社長輩們高亢的唱腔和風格化的念白,儘管和稚童天地里的音樂世界有很大差別,美蓮並沒有抗拒。更何況叔叔阿姨們對社裡的小朋友都特別好。糕點來了,他們少不了要她多吃點。直到有一天,胡媽媽章寶明說:「美蓮,這次,你來參加《三娘教子》的演出,好不好?」美蓮就這樣參加了這部戲的排演。這是明末清初戲曲大家李漁的作品之一,戲名既然叫《三娘教子》,母子的戲都重要。美蓮要把因為被人譏笑為無母之子的委屈與怨氣,向含辛茹苦把他養大的後娘爆發出來。這個京劇名劇里兒子扮演者的難處,對演員來說還不在於那兩句二黃原板,而在於一個無知的小孩對撫養他、教導他的後娘從誤會到理解與感動的轉變的演繹。美蓮的初試啼聲,得到長輩和觀眾的掌聲。不過,真正讓美蓮嶄露頭角的是她的第二個戲——《楊門女將》里的楊文廣。

▲林美蓮2017年導演的《清風亭》是學生京劇的重要篇章

百樂門電影院五看《楊門女將》

「餘生也晚,錯過了中國戲曲電影風靡新加坡的五、六十年代。無緣觀賞當時中國京劇界名家的《群英會》、《借東風》、大武戲《大戰雁盪山》,也沒有機會看到號稱「保存了原舞台京劇的特色,又充分發揮電影藝術的長處,展現當時中國京劇院培育的新一代演員的京劇大片《楊門女將》」。不過上天總是會照顧有心做事的人,正當平社籌備《楊門女將》演出時,有一間叫百樂門的電影院正好放映兩天的《楊門女將》。「那是沒有網絡、手機的年代。能在最需要的時候看到想看的戲,真是天欲助我也。我在兩天內看了五場《楊門女將》,特別全神貫注看楊文廣的戲。他和祖父楊繼業、父親楊延昭三代並稱楊家名將。電影里的楊文廣,英武中有幾分稚氣,十分可愛。但我是個新手,接到任務,真是戰戰兢兢。畢竟京劇要求演員一舉手一投足一開腔,都有其經過兩百多年打造的藝術規律可循。」演楊文廣的時候,美蓮只有20歲。出色的演繹,就好像把她演娃娃生的戲路給定下來了。

良師打開了古典美的大門

在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中誕生的京劇,從古老的徽劇和漢調吸取了母體藝術的營養和長處,其核心審美特性是建立在華族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基礎上的古典美,經過代代名家的不斷打磨,形成一個複雜的表演體系。對剛入門的初學者來說,可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眼花繚亂。美蓮有福氣,起步時遇到良師。除了平社眾位前輩外,還有王雲霞、秦雪玲、胡芝風和岳惠玲。王雲霞是啟蒙老師,秦雪玲是美蓮接觸的第一位來自中國的京劇老師,《賣水》這齣戲給她奠定了紮實的花旦表演技巧和基本功。岳惠玲老師傳授的《紅娘》則讓美蓮對荀派表演和唱腔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讓美蓮特別受益的是實踐與理論都有造詣的胡芝風。胡老師原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學生,轉行拜梅蘭芳為師,在京劇舞台上以《李慧娘》聞名於世。「她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京劇理論學者。往往在說戲、排戲的時候,把她在《藝海風帆》《胡芝風談藝》《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論》《戲曲藝術二度創作》《戲曲舞台藝術創作規律》《戲劇散論》等專著中的精華,用淺白的語言說給演員聽。很多她說的話,我後來的教學與表演中不斷的感悟與運用。藝術的求索真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胡芝風的指導下,美蓮演出了《穆柯寨》和《廉錦楓》,分別扮演穆桂英和廉錦楓,完成了她在表演上的一個跨越。

▲胡芝風1994年指導林美蓮演出《廉錦楓》

原本演娃娃生和小生已經小有成績的林美蓮,沒有料到她會改行當,演花旦去了。那是因為台灣程派青衣劉貞模老師。當時正準備唱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應程硯秋之約而寫的名劇《鎖麟囊》。劉老師看林美蓮眼神犀利,腰肢柔韌、腳下靈巧,扮相俊美,不演花旦戲可惜了。果然,林美蓮在戲裡的梅香步步姍姍,口齒伶俐,獲得好評。1981年,平社推出著名劇作家范鈞宏根據陳仁鑒先生寫的莆仙戲移植的《春草闖堂》。這部戲新加坡潮劇團余娛儒樂社、陶融儒樂社都先後搬演過。這是一個訓練不同行當演員的好戲,也是美蓮第一部擔任主演的全本戲。平社《春草闖堂》的演出叫好又叫座,那是一次集中了老中青演員的盛會,和林美蓮演對手戲的胡知府,是著名演員白言。後來多次重演,白言因年紀大而推辭,接棒的是和她日後成為夫妻的羅德民。

▲林美蓮2015年為青春版《春草闖堂》說戲現場

但丁說過: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他們夫妻成為旨在培養新血,繼承、提倡與發揚優秀京劇藝術的天韻京劇社的開路先鋒和大將。30年前,眼看許多前輩年齡日增,京劇演出漸少,羅德民、林美蓮感到非常焦慮。如何找接班人,一直讓他們揪心。1994年的德明校友聚會上,他遇到謝澤文校長。謝校長聽罷羅德民的陳述,立刻邀請他和美蓮到德明開課教京劇,上坡路上遇到了伯樂。就像當年因為蔡亮校長的支持,南洋女中才有了製作與演出趙清閣的《紅樓夢》,布萊希特的《四川一好人》,王紀厚、劉喜庭的《人參娃娃》以及到兩部雙語話劇韓玉珍的《茉莉公主》和任德耀的《馬蘭花》的紀錄。翌年,德明中學開始辦京劇班。除了在疫情爆發期間暫停活動外,每年都組織演出,讓中學生粉墨登場,體驗京劇的音樂之美、語言之美、表演之美,在技法規範里體現京劇藝術的審美特徵。在每一次演出中傳承規範,維護文化傳統。

令羅德民和林美蓮感恩的是謝澤文校長開了個好頭,之後的歷屆領導陳天福、孫正偉、符傳豐、劉德榮校長都認同這個課外活動的意義與價值,因而德明中學的京劇課,延續了二十幾年。在學校開戲曲課,為學生排戲,以戲帶功,重要的是培養同學們對學習華族戲曲的興趣。歷年來教過的戲包括《拾玉鐲》、《穆柯寨》、《春草闖堂》之「坐轎」、「闖堂」和「認證」、《花木蘭》之「代父從軍」和「喜結良緣」、《花田寫扇》、《櫃中緣》、《紅菱艷》、《鐵弓緣》、《醉審》等等,不同風格的大小戲。德明的京劇組始終立足於中學生學習京劇的審美需求,孜孜不倦地進行文化宣教、每年給他們提供不同的藝術薰染的體會。這些同學很多是品學兼優的好苗子。有些畢業後去了外國深造或工作,對念書時學習京劇的機會非常懷念。茹易同學說:「進入德明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跟京劇有這麼深的緣分。2006年我加入德明中文學會京劇組,認識了兩位老師,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這個可能會陪伴終生的愛好。在德明的日子裡,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成為今天的自己。到今天,自己從一個中學生變成上班族中的一員。時間改變了很多,但慶幸的是,兩位老師,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終生的愛好和德明給我的東西,都沒變。慢慢體會到生活不易,我不奢求自己可以把世界改變多少,但求不忘初心,不畏艱險,為德明和天韻儘自己一份力,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也有不少在成家立業後,仍舊回來參加台前幕後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京劇是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從中國戲曲學院走進導演專業的道路

在家人的支持下,獲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獎學金的她,於2012年遠赴中國戲曲學院攻讀導演系戲曲導演專業。林美蓮是班上表、導、演三個方面資歷最深的大姐大。這時的中國戲曲學院和在搬進豐臺區之前的規模、設備和陣容,不可同日而語。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戲曲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有了新的機遇。林美蓮非常謙卑,像海綿一樣吸收每一位老師和每一節課的核心精髓。在戲曲學院的四年里,除了課業,她有機會參加校內外講座和研討會;聽學者論述理論或名家談藝;看到許多名團名角的精湛演出;欣賞歷史題材的當代創編;在老師指導下與同學交流讀書與看戲的心得。老師們的視野、胸懷、品德和意志,鼓舞學生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她說道:「我非常享受與珍惜這段留學時光,在這四年,可以說把我從資深票友蛻變為專業導演的一個過程。」2016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載譽歸來。

▲林美蓮2016年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畢典禮上與夫婿羅德民合影

新加坡舞台上的紅樓戲

《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在繼承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傳統的基礎上,達到了古典小說前所未有的高峰。42年來,在新加坡話劇和戲曲舞台上,紅樓戲幾乎不曾間斷過。最早出現的紅樓戲是1980年第三屆藝術節上岡州會館由胡桂馨主演的粵劇《紅樓夢》。1987年3月,東安會館由朱敬芬主演的粵劇《紅樓夢》問世,一個月後趙清閣的話劇版《賈寶玉和林黛玉》,作為建校70周年的演出。1988年,也有兩部紅樓戲上演。分別是雙語話劇團演藝坊演出了趙清閣寫紅樓二尤的《雪劍鴛鴦》,和余娛儒樂社採用沈湘渠根據川劇移植的潮劇《王熙鳳》,在社會發展部主辦的傳統戲劇節上隆重公演。2000年福建公會薌劇團演出了沈秀珍主演的薌劇《情殤紅樓》。我國戲曲學院2006年為萊佛士女中排演了學生版的黃梅戲《王熙鳳》,這部半小時的小戲以王熙鳳掉包為主線,參加了該年學院主辦的第七屆《青年劇展》。2014年新加坡瓊劇團演出鄧光華改編、陸銘芳作曲、林嘉執導、來自海南的符永福和許天生領導、星海藝術研究會華樂團伴奏的《憶·紅樓夢》。這台瓊劇,從寶玉寶釵的婚禮開場,用倒敘手法,回憶黛玉進府到黛玉歸天的辛酸血淚。2017年姚金枝也主演了她的劇團新越韻演出的越劇《尤三姐》的《折簪·飲劍》二折。這42年來的紅樓戲的特點可以說是劇種多,話劇、舞劇兼有,各個團隊以其不同的方式,截取了《紅樓夢》的關鍵情節,講述大觀園裡不同人物的故事。

然而,像林美蓮這樣執著,一排二排三排《王熙鳳》的,在我國戲劇界極為少見。王熙鳳畢竟是曹雪芹刻畫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在她還沒出現時,就通過了冷子興的口中這樣描繪她:「模樣又極為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在民國劇作家陳西汀京劇寫的八出紅樓戲當中,《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可以說是最有戲劇爆發力的一部。但天韻京劇社演出此劇,改劇名為《王熙鳳》有其道理。因為大鬧寧國府的熱鬧之後,還有二姐吞金和秋彤罵架的重頭戲。戲叫《王熙鳳》,更能把目光投向這個她敢做敢為,不信陰間有什麼地府的大管家。她就曾經對鐵檻寺的老尼姑這麼說:「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興兒說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田平(中)飾賈母、林美蓮(左四)飾王熙鳳及陳韻(右三)飾尤二姐,在大鬧寧國府一場有精彩演繹

三排《王熙鳳》藝術上的跨越

天韻京劇社第一次演《王熙鳳》,由戲曲學院藝術總監張莉執導。林美蓮說:「那次,我能集中精神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二排時,開始把在導演系學到的知識用上了:了解戲、知戲情、明戲理。演員對角色的態度,決定了演員表演的高度。有些演員能聚精會神進入角色,戲就演得比較好。有部分演員參加過首演,可以說駕輕就熟吧。這次三排,好多演員沒演過這個戲,我又要演,又要導,比較辛苦。但是因為疫情爆發期間,我有比較充裕時間學習,看了不少影視作品,很受啟發。例如演員的台詞更加注意語速、語氣等。幾位青年演員把戲不多的小角色都演得很到位。此外和我合作多次的燈光設計方珍文,也幫忙營造了不同場景的氣氛。」

2022版的《王熙鳳》,製作嚴謹,主要演員技巧的掌握和傳達人物情感狀態準確。因此觀眾能獲得美感享受。王熙鳳的扮演者沒有把人物簡單化,畢竟她是賈家選拔出來的卓絕群倫的人物。飾演賈母的田平與她的對手戲,從劍拔弩張到經王熙鳳巧妙偷天換日,為自己賺的一千兩百銀子、還得了賈母給她一個新的稱號:「賢二奶奶」,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把寧國府這場戲推上高潮。陳西汀的劇本節奏明快,導演處理流暢,戲以衝突的發生、開展和高潮的結束,體現出起承轉合的結構技巧。特別出彩是在王熙鳳除掉尤二姐的威脅之後,又出現一個劉偉嘉扮演的粗野冒失、莽撞無禮的秋彤。劉偉嘉把這個粗枝大葉的人演得栩栩如生,為最後一段戲,加強了喜劇性。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展現的團隊精神。戲份不輕的馬標(飾演興兒)和茹易(飾演賈珍)兼任舞台監督,周昊宇(飾演來旺)和劉偉嘉(飾演秋彤)兼管布景道具。飾演尤二姐的陳韻連同旦角社友,兼管服裝並協助趕場的演員們。傳承京劇的共同目標,成就了這台《王熙鳳》精彩演繹。

《王熙鳳》的藝術成果,離不開與林美蓮相濡以沫37年的夫婿羅德民。台下是夫妻,台上也是夫妻。他們的相遇,碰出這一段京劇情緣,為天韻的發展書寫出華美的篇章。

(作者為新加坡戲曲學院創院院長、民族音樂學博士)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721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