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康威
日後在禁菸區吸菸或在人行道上騎個人代步工具,上前勸阻你的可能不是執法人員,而是正在巡邏的多功能機器人。
由新加坡內政科技局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開發的多功能巡邏機器人下來三周將在人來人往的大巴窯中心執行任務。

Xavier即日起在大巴窯中心展開為期三周的測試計劃,在人流量高的時段和地點巡邏。(白艷琳攝)
兩台名為Xavier的機器人會在人流量最高的早上、中午和傍晚時段依照預設路線巡邏,最高時速約為每小時五公里,可續航四五個小時。
不會當場開罰單 必要時將影像交執法機構跟進
機器人一旦通過視像分析程序探測到有人在禁菸區吸菸、非法販賣商品、違規停放腳踏車、超過五人聚會,或者在人行道上使用電動個人代步工具或機車,就會馬上通知中央指揮與控制中心。機器人也會響起警報,以預錄的英語錄音要求公眾停止這些行為。
機器人巡邏計劃由新加坡內政科技局、國家環境局、陸路交通管理局、新加坡食品局和建屋發展局共同開展,旨在節省人力,提高行動效率。
這是巡邏機器人首次進駐組屋,之所以選擇在大巴窯中心試行,除了因為該處人流量較高,也因那裡的違規行為較多。
內政科技局自動化和無人系統專業研究中心主任鍾偉強說:「三個星期的測試主要是為提高公眾對違法行為的意識,而不是用來執法,我們也會收集實地操作數據,提高效率,讓各部門探討多功能巡邏機器人的實用性。」
據記者觀察,機器人的出現吸引不少目光,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提示信息就會響起。機器人不會當場開出罰單,移動速度也較慢,但鍾偉強指出,必要時會把機器人收集到的數據和影像交給執法機構跟進。
住大巴窯的陳佳雯(31歲,行政助理)說:「讓機器人提醒人們停止違規行為很好,與執法人員相比,大家比較不會和機器人爭辯。但機器人聲音很生硬,若是配上人聲效果可能會更好。」
巡邏機器人還配備傳感器和安全裝置,可以自主導航,避開固定的障礙物、行人與車輛。交互式儀錶板也讓控制中心內的工作人員清楚知道機器人的位置以及電池和通信狀態,通過4G、5G或無線網狀網絡實時接收信息,還可操作多個機器人。

Xavier配備傳感器和安全裝置,可以自主導航,避開固定的障礙物、行人與車輛。(白艷琳攝)
機器人也配備攝像機,為控制中心提供360度視頻直播,並利用紅外線、LED照明和低光攝像機在昏暗的場景下拍攝圖像和視頻。畫面經內政科技局開發的人工智慧視像分析系統,通過實時感應和分析,協助執法人員了解現場情況,在必要時調動額外資源應對。
互動信息板也可讓工作人員通過雙向對講機,或使用預先錄製的音頻遠程應對任何突發事件。
這款機器人與內政科技局和新科研資訊通信研究院研發的多用途全地形自主機器人MATAR相似。MATAR已被警察部隊調派為巡邏機器人,在新加坡國慶慶典、濱海灣倒數和妝藝活動期間支援前線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