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
卻因水生怨?
新加坡外交部證實,曾在去年12月同馬來西亞進一步商討水價問題,但此課題之後被兩國之間的其他問題蓋過。
據馬來西亞《太陽報》報道,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夫丁19日透露,新馬兩國的總檢察長在大約一個月前就已開始商討水價問題。

他指出,雙方對於水價的商量正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他說:
————「我們覺得這是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因為在這之前,我們都不能在同一桌上商量這個水價問題,現在卻做到了。」
新加坡外交部回復媒體詢問時證實,李顯龍總理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去年11月12日會面時,表達了要讓兩國官員進一步協商的意願,以便更好地了解雙方對於重新探討1962年水供協定下水價問題的立場。
根據1962年的新馬供水協定規定:2011年前,新加坡每天從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州進口3.25億升淡水,價格為每1000加侖(4540升)未經處理的「生水」支付3分令吉;2011年至2061年,新加坡每天從柔佛州進口的淡水增加到9.46億升;2061年後,雙方將根據新加坡的實際用水量另行商談具體的供水量。
外交部同時指出,兩國的總檢察長在去年12月見面,但他們的會談卻被柔佛港口海域界限(Johor Bahru Port Limits)和實里達機場儀表降陸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等問題所蓋過。
水價之爭,皆因馬方漸漸「眼紅」?

新加坡面積約716平方公里,超過560萬人居住,人均水資源排名全球倒數第二。
其實水價之爭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之間的老問題。
上文提及的「1962年新馬供水協定」,是兩國在1965年所簽署的《獨立協定》中獲得保證的基本協議,並在聯合國備案。雙方都必須完全遵守協定規定的所有條款。
因此,關於水價問題,新加坡始終堅稱:這份1962年的水供協定也有條文清楚說明,馬來西亞不能隨時單方面提高水價。

截圖自sgPUB官網
1961年和1962年的供水協定都分別列明,准許簽署國於25年後,也就是1986年和1987年檢討條款。
然而問題在於,當初商定的這一供水價格是以1927年的水價為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馬來西亞方面對於這個價格越來越感到不滿:
1998年
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提出生水價格問題,新加坡當時同意重新談判。兩國在之後的四年里將水供課題當成雙邊課題配套的一部分,進行了多輪談判。
2002年
為了解決供水問題,新馬兩國高層官員分別於2002年7月、9月和10月舉行了多輪談判,但始終未能得出一個令雙方滿意的方案。最終2002年10月,馬哈蒂爾決定放棄。
2003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淡水年」,也是新馬供水糾紛的一個「高潮年」。
2003年
新加坡時任外長賈古瑪教授公開有關供水事件的所有函件,政府也出版手冊《水供談判的真相》(Water Talks)推翻馬來西亞的說辭。
2003年
2003年7月13日,馬來西亞一個經濟事務顧問機構在全國各大報刊上刊登整版廣告,披露馬來西亞向新加坡供水問題的「真相」,其矛頭直指新加坡政府。
2018年
如今馬哈蒂爾重新擔任馬來西亞首相後,又舊事重提,他在接受美聯社的採訪:「馬六甲向柔佛購買1000加侖的生水價格是3分令吉,這是國內的交易,所以價格這麼低。而賣給外國的價格必須更高。」
馬方稱「低價」有其歷史因素?
馬方觀點1:18至19世紀期間新加坡曾經是「柔佛-寥內-林加」王朝的屬地,與馬來西亞在歷史上關係就十分密切。
馬方觀點2:在簽定協議的1961年和1962年,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正準備讓新加坡自治邦與當時的馬來西聯合邦以及沙撈越、沙巴合併成一個國家——馬來西亞,基於同是一家人的原則,有關水價的協議於是 「對新加坡有利」。
馬來西亞究竟賺了多少?新加坡政府曾算了一筆帳:
1.馬來西亞以每1000加侖3分令吉的價格,將生水賣給新加坡。而新加坡處理1000加侖生水的費用約2.40令吉。
2.新加坡之後再以每1000加侖0.50令吉的價格,將處理後的凈水賣回給馬來西亞,這其實是給了馬來西亞1.90令吉的津貼。
3.柔佛再以每1000加侖3.95令吉的價格將凈水賣給柔佛人,一年的盈利達到4600萬令吉。

隨著爭吵日益激烈,新馬政府均把供水問題上升到了國家主權與利益的高度,互不相讓。在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一直以來 「仰人鼻息」 的新加坡開始另謀出路,計劃通過開源和節流兩大途徑來逐步減少對馬來西亞淡水的依賴。
擺脫依賴,新加坡自謀出路!
新加坡除了是東南亞的政經中心外,由國父李光耀及現任總理李顯龍所領導的政府,在過去數十年一直苦心經營,嘗試收集來到新加坡的每一滴水,並加以利用:
新加坡對水的國策分為「4個水龍頭」(Four Taps):
1.生水輸入 2.集水 3.再造水 4.海水化淡,這些是新加坡人為自己自豪的地方。
新加坡以往完全依賴馬來西亞供水,但目前已能初步實現自給自足,並預料全國用水量將於2061年倍增,該國政府正開始建造能供應45年後用水的設施。

甚至在2016年夏天,馬來西亞受制於乾旱天氣,無法向新加坡供應足夠用水,與新加坡接壤的馬來西亞柔佛州更要向新加坡買入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