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為「愛心工程」製作徽章。
「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個體,教導他們行善的行為,幫助那些不幸的人,將幫助他們學會欣賞生活,培養一種高尚的心態。
」
在新加坡諾索克斯(Northoaks Primary School)小學,學生們通過參加一項旨在培養性格與公民教育(CCE)的項目「愛心工程」(Project HEART),在活動實踐中學習誠實、同理心、尊重、欣賞和堅韌。
每年,在學校的第二個學期即將結束時,學生們都會參加有趣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將所學的價值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愛心工程」的目的是傳授學生建立積極關係所必需的人際關係技巧,並影響他們積極主動地作出決定,以增進自我和他人的和諧關係。
建立正確的基礎

楊紫瓊(右二)和她的小學四年級同學每人填了一張心意活動答謝卡。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以「今天你裝滿桶了嗎?」為主題進行實踐學習。例如,學生們學習如何寫感謝信,並把它們放在定製的杯子裡。此外,他們還學會了如何為朋友做一些善舉和善解人意的舉動來做決定。
最有趣的活動之一是「填桶活動」,學生們互相寫感謝信,並把它們放在「小桶」里送給每個朋友。
「我們學校的員工也會收到這些感謝信!」負責該項目的教師瓦萊麗•譚說。
對於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將通過學習加里•查普曼(Gary Chapman)的《愛的五種語言》(the 5 Love Languages),推動「填桶活動」向前發展。
基於這本書的活動,學生們了解他們可以做什麼來回應彼此,建立更好的聯繫和積極的關係。他們也和父母分享這個活動,這樣他們就能像一家人一樣積極地建立溝通。
學會友善待人
一名四年級的學生Janelle Yeo,期待著每年的Project HEART活動。她會和家裡的家人分享她在學校學到的價值觀。在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員後,她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和關心。
「我學會了如何關心他人。」Janelle說。
小學二年級學生陳潔登(Jayden Chan)很喜歡「愛心工程」的活動,例如製作徽章,以表達他對他人的欣賞,並成為學校的友好大使。

菲絲(左)與負責捐款箱的小學三年級同學合照。
兒童癌症基金會(CCF)的捐贈活動是「愛心工程」的另一個核心方面,學生們在這個項目中表現出對其他孩子的同情。捐款活動的目的不是家長或學生公開捐款,相反,這個活動教會他們少花錢,不要浪費不必要的錢,這樣他們就能把多餘的零花錢捐給一個更有意義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學生Faith Alexandrea Selvam表示,她開始從零花錢中拿出一小部分捐給CCF。她這樣做是因為她很感激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並同情那些孩子們的困境。
譚女士亦表示,透過課程的各項活動,同學們更有自覺性,建立更緊密的友誼。
她說:「當每個孩子都獻出一點時,他們的行為將有助於加強他們的朋友和親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