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報》報道, 小伴豆花在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內共有七家分店,在柬埔寨有三家,在台灣有兩家,而在本地西部也有三家,今年也將在泰國曼谷開設分店。
小伴豆花是舊機場路熟食中心老伴豆花的「第二代」,由老伴豆花創辦人的大兒子李逢源,與四位合伙人在2013年創辦。
Max Yeow是李逢源當兵時認識的朋友,後來成為小伴豆花的合伙人之一。他說,他們決定把生意擴展到東南亞國家是因為那裡的食物文化與本地相近,而市場也較「年輕」,因此公司的願景是通過如抹茶豆花、大豆鬆餅,和大豆雪糕等產品,來迎合當地年輕顧客的口味。
他們也認為在區域裡開設更多分店,有助業務的長期發展,目前海外市場已占公司營業額的10%。但本地的人力限制,和日益高漲的租金為他們帶來隱憂。
Max Yeow表示,把業務擴展到這些市場對公司有利,因為能帶來更多元化的市場,不用100%依賴本地市場。同時,他們也可從海外未被開發的原料,如有機材料中獲益。 他舉例表示,越南咖啡豆要比阿拉比卡咖啡豆香,但卻沒有那麼普及,因此他嘗試把這種咖啡豆引進我國。
當年在聽說越南有咖啡館文化後,他便認為是讓公司軍進的好市場。小伴豆花的創辦人也慶幸獲我國駐胡志明市領事館的邀請,讓當地人試吃豆花。此後,有人問津,還問他們會否在越南開分店,最後生意談妥。把業務擴展到越南,建立品牌形象後,公司便花了約一年的時間,決定下一個目標。
他說:「各市場有不同的文化與味蕾,進入新市場時我們都要很小心……我們要進行試吃,菜單要稍作調整。」
他說,傳統觀念一般認為東南亞國家人民的收入中位數低,但其實那裡的年輕人都「願意花費「。他表示,其實在柬埔寨金邊,年輕人普遍都是健身室的會員,因為他們需要一些可以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展示的生活方式。
Max Yeow說,而在泰國,要找個合適的零售攤位並不容易,也會受政治因素影響。
他表示,對一些類似他們這樣的公司而言,正在談判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將有助發展。
小伴豆花未來兩年將著重在本地發展公司品牌,計劃在如樟宜機場和港灣地一帶的旅遊區,開設分店,吸引旅客。同時,公司也探討進入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市場。
對有計劃進軍海外的公司,Max Yeow的建言是:」他們必須要較願意接受新事物,那就可以在其他地方把業務更多元化……那些是很大的市場。」
他也說,有意到海外闖的年輕企業家或商家,把眼光放得更遠,不要只限制在你心目中想去的地方。
- CH8/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