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考慮修訂律令以更易確立裝修欺詐案
內政部正在研究是否修訂法令,以更容易確定裝修承包商違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
內政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前天(4日)以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警方在2019到2021年期間,調查了100起涉及裝修承包商違約的案件,其中72起或約七成的違約方已被起訴。
承包商構成裝修欺詐的行為包括在收取押金後斷聯,或在沒有完成指定的裝修工程後找藉口搪塞。
目前,承包商若騙取受害者支付押金而沒有進行裝修的意圖,將依法被控。
尚穆根指出,一些承包商確實可能面對困境,而無法完成裝修工作,例如在冠病疫情期間,有些承包商財務出現困難而無法履行合同 ,因此問題在於要確定不同案例是否存在欺詐意圖。
尚穆根說,一些案例可能涉及欺詐意圖,但要在法庭上證明這一點可能非常困難,因此他已經要求內政部進行修訂相關法令的研究工作。
針對裝修欺詐案所造成的損失以及已追回的數額的提問,部長表示,要追討損失的錢財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涉事承包商可能已經把錢花光,即使相關承包商已入獄服刑,受害者可能也無法追回損失金額。
因此,他敦促屋主慮聘用擁有良好記錄的承包商,例如那些獲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和新加坡裝修承包商聯合認證的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