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識曾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五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也經歷過同樣的掙扎;超過九成認為,心理健康疾病的影響往往被被忽略或無視。
根據一項調查,本地超過七成的人認為社會缺少對心理健康的意識。約四成人曾面對心理健康問題,單在青年之中,這個比率高至50%。不過,因擔心遭排擠或其他顧慮,超過六成青年不願向人傾訴問題。
人民行動黨前天(4月30日)推出#BetterTogether(意指:齊力會更好)運動,公布這項由行動黨青年團向607名新加坡人展開的網絡調查結果。
教育部長陳振聲、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和惹蘭勿剎集選區議員文禮佳博士領導的#BetterTogether運動,旨在通過三方面鼓勵人民正視心理健康,包括加強個人的能力來關注自身與身邊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社會意識和支援,以及改變整個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既定印象。
今年3月展開的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識曾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五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也經歷過同樣的掙扎;超過九成認為,心理健康疾病的影響往往被被忽略或無視。
此外,超過七成的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協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多數人也反映,擔心因心理健康問題被排擠。超過五成受訪者因此不願意向人傾訴,青年之中的比率更高,有超過六成。受訪者來自各年齡層,青年的定義為15歲至35歲。
人民行動黨與青年團將繼續與民間組織、專家與民眾等聯繫,收集反饋。陳振聲、孫雪玲和文禮佳博士昨天便與推廣心理健康的組織代表、媒體人等就心理健康課題進行討論。
陳振聲指出,心理健康不應以二元對立的角度看待。人們在不同階段會碰到不一樣的問題,心理健康素質也有「灰色地帶」,不能單一地視為「有問題」和「沒問題」。比起等問題出現後才解決,預防更為重要,學校為此致力於建立同輩互助圈。人們會向自己信任的人傾訴,許多學生面對問題時便是先找朋友,而不是輔導員。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運動,讓更多人了解每個人都能貢獻力量,克服面對的挑戰,也幫助其他人克服挑戰。通過整體社會的努力,希望給予民眾一份安全感,知道社會有一個安全網。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找人溝通或求助,不會覺得是在孤軍作戰,這對提升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
孫雪玲指出,行動黨青年團計劃集合各項建議,探討如何促進有關心理健康課題的討論。「希望更多人意識到,談論心理健康是很正常的。同時,分享有關的資源,培訓人們成為同輩支援者,或為家長提供援助,讓家長了解如何與孩子溝通,協助孩子應付可能面對的問題。」
文禮佳呼籲更多機構與個人,尤其是青年,為提升心理健康意識盡一份力,打造社會互助網。
#BetterTogether運動獲得一些夥伴支持。本地導演陳子謙為這項運動執導宣傳短片,陳振聲、孫雪玲和文禮佳為短片入鏡。陳子謙表示很榮幸參與這項活動,以喜愛的媒介推廣心理健康。
冰淇淋店Apiary也售賣以這項運動命名的特別口味冰淇淋,直到5月29日。部分銷售所得將捐給新加坡兒童會,支持青年心理健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