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櫃供應鏈的擁堵情況持續蔓延,從歐美地區已經延伸到了新加坡港。物流公司DSV方面稱,在新加坡,一場「完美風暴」正在形成,這導致了更長的等待和延誤。

北美港口的貨櫃船舶嚴重擁堵的情況產生連鎖效應蔓延到亞洲港口。比如,作為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口的新加坡港正在變得擁堵。
兩大物流公司DSV和DHL均確認表示,希望進入該港卸貨的貨櫃船隻等待時間明顯更長。
DSV空運及海運業務副總裁Claus Nicolajsen稱,目前的這種情況為「一場完美風暴」。
貨櫃短缺、船舶延誤、資源和效率的缺乏都是問題所在。
Nicolajsen介紹稱:「和市場的其他地方一樣,我們在新加坡和其他亞洲港口也遇到了一些擁堵。」
根據Nicolajsen的說法,新加坡港出現擁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的流行,以及新加坡港口的建設工作所致,因為該港正在修建一個大型貨櫃碼頭,此外由於持續幾個月的全球延誤以及巨大的需求造成了貨櫃的短缺也是造成現在這種極端情況的重要原因。
Nicolajsen解釋說:「在保持准班率方面的挑戰是,船隻抵達延遲進一步加劇了港口運營的擁堵和達到時間的準確性,船舶准班率現在低於20%,而在covid - 19之前該數據為60%至70%。」
根據S&P Global此前報道,消息人士稱,一艘1.8萬標箱的船隻通常需要兩天的時間,而目前預計抵達泊位的等待時間卻達到為5至7天。1月份在新加坡等待兩天以上的船隻數量增至每天46艘,同比增長59%。
一位新加坡港口的引航員向信德海事網透露,「擁堵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貨櫃船舶拋錨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是幾小時,有的是三天甚至更長,有關係比較『硬』的也有可能能直接靠。」
實際上,據S&P Global此前報道,有託運人表示,實際上自去年9月以來,沒有一艘船能夠在沒有延誤的情況下立即離開新加坡港。
新加坡碼頭運營商PSA International也表示:「這特殊情況是由於融合的因素,包括前所未有的多變的貨運需求激增,全球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包括倉庫,倉庫和海港)的交通擁堵,另外就是由於重新封鎖,缺乏可用的空貨櫃以及准班率的下降,導致全球幾乎每個港口進一步延誤。」
另一家主要貨運公司DHL介紹稱,貨櫃運輸公司正在努力解決亞洲的問題,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改變船舶和設備的流向,以及儘快將空貨櫃運回。
但這樣的舉措遠不足以解決問題。DHL全球貨運全球主管多米尼克•馮•奧雷利(Dominique von Orelli)表示:「目前的運力非常緊張,不僅是在新加坡,因為所有亞洲港口都存在空箱設備短缺的問題,而美國港口尤其擁堵。」
「此外,目前貨櫃船舶的准班率也是迄今為止所見過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貨運價格卻創下了歷史新高,」他說。「我們預計,目前的形勢將至少持續到第一季度末。」
航運諮詢機構Sea Intelligence合伙人、執行長Lars Jessen表示,目前全球貨櫃供應鏈不僅僅面臨著海上的擁堵,使問題更加嚴重的是,陸地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與卡車、鐵路和倉庫供應鏈瓶頸、擁堵有關的問題——不僅與貨物本身有關,而且與疫情在地方感染和商業限制方面的影響有關。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繼續為港口擁堵意外出現做好準備,即使是在正常運作良好的港口。」Lars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