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圍繞著碳減排、可持續發展發力時,以「花園城市」而聞名的新加坡也在2021年公布了《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在電動汽車、城市綠化、可持續生活和綠色經濟方面,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具體舉措,以支持聯合國定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巴黎氣候協定,最終讓新加坡實現凈零排放的長期目標。
綠色產業是綠色發展的重點領域,而新加坡的做法與其他國家都不同。
1 新加坡的「綠色願景」
在新加坡,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核心理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在水方面,新加坡是水源性水資源缺乏的國家。經過40年的發展,新加坡建立了多元化的可持續性供水系統,即「國家四大水喉」:集水區的水源、進口食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
第二,在空氣方面,新加坡早在1971年就推出《清潔空氣法案》,解決工業污染問題。
第三,在廢料轉化能源方面,新加坡環境局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2016年簽署合作協定,擬於未來10年斥資4000萬新元用於新加坡首個廢料轉化能源研究項目。
最後,在能源轉型方面,新加坡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新加坡政府2021年公布了《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為城市綠化、永續生活和綠色經濟等方面制定了明確目標,包含五個核心目標。
一是設立新的企業可持續性發展計劃,幫助新加坡本地企業開發相關能力。
二是增加充電站的數目,到2030年,把原本建設28000個充電站的目標增加到6萬個。這對面積僅700多平方公里的國家來說是巨大進步。
三是推出《綠色建築總藍圖》,確保本地建築需符合的綠色標準。
四是最遲在2026年把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垃圾量減少兩成。
五是最遲在2030年把本地學府的凈碳排放減少2/3,以及在最初階段讓至少20%的學生實現碳中和。
根據新加坡制定的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預計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長期目標。
綠色發展藍圖由教育部、國家發展部、永續發展與環境部、貿工部和交通部五個政府部門聯合主導,旨在在未來十年內推動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一是建設大自然中的城市。打造宜居和可持續的家園,以2020年的面積為基準,使自然公園面積增加50%以上。到2026年底,開發超過130公頃的新公園,約170公頃的現有公園將被茂密的植被和自然景觀所覆蓋;到2035年,全國增加1000公頃綠地,五分之一將是新的自然公園等。
二是打造具有韌性的未來。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危機,保護海岸線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設立50億新元的海岸及洪水防護基金,用于海岸和排水防洪設施建設。到2030年,為市區的東海岸、西北海岸和裕廊島3個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海岸制定保護計劃。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自身食品供給能力。開闢更多農地和漁場,保障食品供應。到2030年,生產出足夠的農產品滿足國民三成的營養需求等。
三是能源策略。推廣潔凈能源車輛,從2022年開始降低電動汽車的道路稅;從2025年開始,將8個組屋市鎮打造為「電動車市鎮」;到2030年所有汽車和計程車須採用清潔能源,屆時車輛廢氣排放量每年至少可減少650萬噸。打造發展綠色建築和基礎設施,到2030年,讓80%的新建築成為超低能耗建築。發展綠色能源,利用清潔電力進口,並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新興低碳技術的研發等。
四是綠色經濟。創造新工作,推動經濟增長。推出新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計劃。使新加坡發展成為碳服務中心和綠色金融的領先中心。使裕廊島發展成為可持續的能源和化學品園區等。
五是可持續性生活。在公共領域首次設定碳排放目標,爭取在2025年左右使公共服務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推出生態永續計劃,將家庭耗水量減至每人每天130升;到2026年,將國民每人每天丟棄的填埋垃圾量減少20%,到2030年減少30%。
2 綠色產業發展的「金融」答卷
為鼓勵綠色產業創新,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推出「能源效率基金」,支持企業採用節能技術,提供的津貼最高可達成本的70%。通過該基金,新加坡一家鋼鐵製造企業換上了更節能的空氣壓縮機,每年可減少約48噸碳排放、節省成本超過3萬新加坡元(1美元約合1.3新加坡元)。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啟動規模達1.8億新加坡元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計劃,同企業、商會和政府其他機構合作,通過舉辦受津貼補助的培訓工作坊、在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給予協助、優化綠色融資渠道等,幫助新加坡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抓住綠色發展新機遇。據估計,這項計劃至少將使6000家企業受益。
新加坡還積極鼓勵企業推動綠色創新。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能源市場管理局、金融管理局等多個政府機構推出了專門的支持計劃,鼓勵企業進行綠色創新並積極實踐,為企業實施創新方案創造環境、提供資金支持並在特定條件下放寬監管要求。
為更好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打造綠色金融中心。
2021年,新加坡政府和金融業合作推出綠色貿易融資標準,2022年又出台綠色債券框架,發行首個政府綠色債券。新加坡計劃在2030年前發行總額高達350億新加坡元的綠色債券,資助公共領域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
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表示,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國家和企業發展計劃,是新加坡保持長期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以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為基礎,新加坡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預計還將繼續推動該國綠色經濟發展。
3 「綠色金融外交」
隨著綠色經濟的發展,新加坡也開始與整個東南亞展開綠色領域的合作。
首先,新加坡政府正加強與其他東協國家在綠色經濟方面的合作。
今年2月,新加坡與越南宣布在雙方都關注的新興領域,如可再生能源、碳交易、低碳科技和綠色金融等方面推進合作。
5月,新加坡表示期待在綠色金融等新的合作領域與印尼開展合作。
6月,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宣布啟動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電力一體化項目,並且表示將通過該項目從寮國進口多至100兆瓦可再生水電能源。
其次,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東南亞的綠色經濟發展中能發揮重要作用。
貝恩公司合伙人戴爾·哈德卡斯爾6月在淡馬錫主辦的「生態繁榮周」活動中表示,為了在2030年達成控制溫升1.5攝氏度的目標,東南亞地區所需的投資高達3萬億美元。
而在過去12個月里,東南亞的綠色投資正在回升。自2020年以來,東南亞地區有影響力的投資者數量凈增長了20%;2020-2021年,東南亞地區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投資增長了15%;亞太地區投資者中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在決策時考慮氣候變化。
第三,新加坡綠色經濟企業正在探索周邊市場。
據當地媒體報道,隨著柬埔寨經濟近年來不斷發展,該國首都金邊的垃圾處理需求持續攀升。新加坡環境服務企業八百控股看中這一市場機遇,成功中標總值6100萬新元的廢物收集和道路清潔合同,並從2021年年中開始在金邊進行垃圾回收工作,直接參與城市衛生和綠化發展。
目前,這家公司正在積極計劃將業務擴展至柬埔寨其他地區,以及越南、印尼、汶萊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向它們提供一系列自主研發的可持續廢物管理和科技相關解決方案。
新加坡也是東協成員國中第一個公開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伴隨中新兩國合作不斷加深,新加坡正立足自身在綠色技術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為「一帶一路」帶來更多綠色解決方案。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中,有近1/3是先進入新加坡。李顯龍表示,新加坡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之一。
依託自身亞洲金融中心的身份,新加坡還在為「一帶一路」提供融資、評估等金融服務,尤其是開展綠色金融、綠色投資,以及開發清潔能源合作等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上。
中新兩國開展的多項政府間合作項目中也不乏綠色項目的身影,比如天津生態城項目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友好的示範案例。
此外,中新兩國還在加大綠色建築領域的合作。引入新加坡節能環保技術和專業機構,開發綠色低碳園區示範項目和新能源項目,運用新加坡綠建標準打造總部基地新加坡商務樓宇。
內容來源:氫能碳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