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廊湖畔2019年迎中秋的燈組不忘融入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特色。(聯合早報)
作者 祥子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日前說道:
「我每次和資深馬來社群領袖對話,他們問我的主要問題是,能不能確保馬來社群的人口占比維持在14%到15%?」
馬來社群對人口占比的敏感度從部長這句簡單直接的表達中顯露無疑。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右)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35周年大會上與《南華早報》執行總編輯朱艾達和婦女行動及研究協會執行董事林淑美圍繞「重新審視多元主義」展開討論。(聯合早報)
針對新加坡人口占比是否已經有所改變,不只是馬來社群關心,也是一直是其他社群的一個疑問。
過去十多年,來自印度的新移民在新加坡的存在感越發明顯,新加坡人不禁要問,華族人口和馬來族群的占比是否因此而受到影響?
尚穆根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35周年大會有關「重新審視多元主義」的對話上,回答有關問題時,並沒有提出最新的各族人口比率數據。
第二大社群地位不容動搖
馬來社區希望維持新加坡第二大社群的地位。
「如果打亂這個格局,就是削弱馬來社群的信心。」

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與馬來社群聚會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右二)在主管回教事務的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衛生部第二部長馬善高(右三)的陪同下,在開齋節聚會上與馬來社群傑出人士代表交流。(聯合早報)
我們不知道政府是否也收到華族社群的類似擔心,擔心華族人口的占比也因為來自印度新移民的顯著增加,而使得華族人口的占比下降?
從90年代末開始至今,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已在新加坡人口中成為一個顯著族群,他們彌補了華族生育率長久偏低的不足。
但過去幾年,政府基於政治上的考量,收緊移民政策,遏制了來自中國新移民的增長。
另一方面,來自印度新移民的不斷湧入,華族社群其實也跟馬來社群有著同樣的疑問:華族人口的占比是否也同樣降低了?

從新加坡CBD市中心的人群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社會。(聯合早報)
如果印度新移民的增加沒有撼動馬來社群的人口占比,那就是拉低了華族人口的占比。
如果印度新移民增長的趨勢長此下去,印度社群人口占比跟馬來社群的人口占比越來越接近,馬來社群作為人口第二大族群的優勢將沒有那麼明顯,整個人口格局將隨之改觀。
會大致保持現有族群比率
尚穆根表示,政府在引進華族和印族新移民時會把馬來社群的擔憂納入考量,決定引進的移民人數,以「大致保持現有的比率」。
政府對馬來社群的擔憂非常在意,如果馬來社群的人口占比保持不變,那麼華族和印度族人口又如何維持新加坡人口特徵?
令人驚訝的是,馬來社群的出生率一向保持領先的地位,但馬來社群新生嬰兒現在也不足以達到人口替代率。
在全球人口的增長中,回教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回教不准節育,新加坡馬來社群出生率竟也降低,也許反映出在現代化國家裡成長的新一代馬來社群,在養兒育女方面的價值觀跟其他社群趨同。
「少子化」現象也可能已經在馬來社群中普及開來。
引進馬來移民更具挑戰性

尚穆根與忠邦區居民尚穆根走訪義順忠邦選區會見居民。(聯合早報)
馬來社群要像華族社群那樣靠引進移民彌補人口替代的不足,根據尚穆根的說法,他們面對更大困難。
他說:
「引進華族和印族移民相對容易,但說服馬來西亞或印度尼西亞具備高技能水平和成功的馬來族移民到新加坡,具一定的挑戰性。」
其中因素耐人尋味,也許值得馬來社群加以深入探討。
馬來人在馬、印兩國都是最大的社群。尤其是在馬國的土著經濟政策下,馬來族在教育、經濟和社會上享有特殊待遇,他們受到政策的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一旦離開馬國,來到新加坡,他們就跟其他族群一樣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拚。
對他們來說,新加坡雖然是近鄰,但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即使是高教育水平高技術的馬來人才,來新發展也要面對他們從未面對過的變數。
所以,即使馬幣幣值跟新幣的距離不斷拉大,被新加坡吸引過來的各領域人力和人才基本上是馬國的華人。馬國的馬來人對新加坡抱著一定的偏見,不是新加坡所能改變的。
不要說新加坡,即使澳洲這個對移民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較臨近的已開發國家,從馬來西亞吸引到的,也多數是華人和印度族的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