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美術館

潮州美術館位於潮州大道中段,比鄰潮州市圖書館、市檔案館。該館共三層,總建築面積約3750平方米,是粵東地區首個建成的公共美術館。
該館共三層,總建築面積約3750平方米,設室內序廳、展廳、全民公共藝術培訓空間、露天藝術沙龍平台等設施,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交流、教育、服務等綜合功能於一身。
往·來——後傳統潮州藝術大展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近年來,隨著我國藝術觀念的多元化和藝術語言的日趨成熟,諸多新的藝術形式開始融合、嵌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夢」的文化底蘊。
為了探尋歷史與當下、主流與邊緣的重疊現實,強調非遺對中國文化獨特性與生命力建構的價值,潮州美術館特舉辦「往來——後傳統潮州藝術大展」,以試圖通過借鑑「傳統」潮州式的本土藝術經驗來豐富潮州工藝美術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

此次展覽以「傳統在當代的復興」為主線,分為「往」和「來」兩大部分,以潮州木雕、潮州刺繡、潮州浮洋泥塑、潮州剪紙、潮州瓷塑為基礎,通過呈現歷代各種不同工藝、風格、功能、藝人等藏品展示其傳承發展脈絡。同時,採用「1+1」模式,由「1位民間藝人+1位藝術家」聯手,或獨立藝術家自行創作製作,通過現代性語言來表現,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感受時代的氣息,呈現「工藝美術」發展的路徑與變遷。
在這裡,我們有對傳統「往」的回望,更有對傳統「來」的展望,我們期待以此作為探索本土地域文化與當代藝術生態現狀發展融合的契機,傳達潮州傳統工藝術美術在現代蛻變歷程中的強大蘊力,以本土藝術國際化的語言特徵,讓我們當下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產生關聯,推動本土藝術與當代語境的跨界創新,促進產業的融合發展。
往·來——後傳統潮州藝術大展
開幕式來襲
今天上午09:30,「往·來——後傳統潮州藝術大展」在潮州美術館隆重開幕!
廣東省文聯一級巡視員 李仙花同志,廣東省文聯工會主席、戲劇影視工作部主任、廣東省劇協專職副主席 林金洲同志,廣東省文聯戲劇電影電視工作部副主任 譚臻同志在潮州市文聯主席 程小宏同志,潮州市文聯副主席 章碧武同志的陪同下蒞臨指導。
出席本次開幕式的嘉賓同時還有本次展覽顧問——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楊堅平老師和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 李炳炎老師,以及部分參展藝術家,潮州各縣區文聯、行業文聯、潮州市各文藝家協會代表和媒體記者朋友們。
『往 · 來』開幕式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展廳導覽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此次展覽分為「往」和「來」兩大部分,在三個展廳中依序演繹。
* 一號展廳,以潮州木雕、潮州刺繡、潮州浮洋泥塑、潮州剪紙、潮州瓷塑為基礎,通過展示工藝流程、歷代風格、功能性、以及相關藏品等,表達其傳承發展脈絡。
* 二號展廳,通過現代性視覺語言表達,在當代語境下對一號展廳中的相關工藝進行再創新,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感受時代的氣息。
* 三號展廳,結合一號展廳中的工藝與二號展廳中的創新,以潮州花燈(燈會)及刺繡為主要脈絡,利用先進的光影數位技術呈現本次藝術大展的主題。
其中,以潮州花燈(燈會)為主題創作的『縟彩繁光』光影裝置藝術秀,綜合本次展覽五大工藝門類,讓「往」與「來」在互動空間中交融。
『縟彩繁光』光影裝置藝術秀
《十五夜觀燈》
唐 •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釋義: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近年來,潮州地域受到市場經濟的介入,數字等媒體的衝擊,大眾的審美趣味變得更為多元。傳統民俗節慶氣氛日漸淡化,花燈的發展空間漸趨萎縮,展示空間與平台日益減少,而花燈傳承人員由於工藝繁瑣、收入偏低等原因,已有大多數人轉行不視其為主業,因此,潮州花燈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注入新的元素,達到創新與拓展的目的。
對此, 「縟彩繁光」光影裝置藝術秀通過「場景、音樂與數字光影相結合」的方式,聯袂打造了一座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再現潮州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本次光影藝術秀,以集合多種工藝門類和富有社會價值的潮州花燈(燈會)為主要文化載體,重新以當代公共藝術的視角對潮州傳統花燈燈會進行探索,使現代理念與古老文化相結合,綜合演繹潮州民間文化與藝術,囊括潮州剪紙、潮州木雕、潮州大吳泥塑、潮州瓷塑、潮州刺繡等五大工藝元素。

通過場景、音樂與數字光影相結合的展陳方式,走入時空隧道,穿梭於過去與現在,探尋時間長河中不變的智慧與審美,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當下隔空對話。通過嶄新的形式傳承花燈精神,以此作為本土地域文化的公共化嘗試,傳達潮州傳統工藝術美術在現代蛻變歷程中的強大蘊力,探索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傳承的有效途徑。
那麼,你對潮州花燈的了解有多少呢?
你以為,潮州花燈僅僅只是一盞燈嗎?
#潮州花燈# 知多少
其實不然!潮州花燈不只是各種表現形式的燈籠,還包括以人物、動物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多種潮州傳統手工技藝結合製作而成的,帶有故事性的屏燈和紗燈。
燈會習俗作為民眾長期社會生產實踐中的產物,具有濃厚的文化沉澱。歷史上記載,唐朝已有觀燈,鬧元宵的活動。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佘民刊本《荔鏡記》中對潮州城百姓游花燈的描述,更是體現了當時潮州燈會的繁華。
潮州花燈 1.0

潮州花燈是傳統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大瑰寶。起源於明嘉靖年間,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潮州花燈主要分布於潮汕地區,從早期的民俗活動,逐漸演變發展為節慶觀賞和民間裝飾的綜合性燈彩藝術。潮州花燈集彩扎、彩繪、剪刻於一身,特別是融合了潮州特有的潮劇、潮繡、泥塑等多種藝術元素,造型精巧多樣,文化內涵豐富,鄉土特色濃郁,自成體系,別有一格,是古老潮州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嶺南燈彩藝術的奇葩。
潮州花燈 2.0

1961年,新一代花燈藝師沈金炎等人為拍攝潮劇電影《荔鏡記》製作了《彩樓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四屏花燈,使潮州花燈第一次搬上銀幕(電影《荔鏡記》最近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後來,由沈金炎領銜製作了《水淹金山寺》、《大名府》等燈屏,更是融合了聲、光、電於一體,人物在機械傳動中可以做幾個特定動作的活動燈屏,參加廣州文化公園的展出,好評如潮。使潮州花燈登上了新台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州花燈 3.0

『縟彩繁光』光影裝置藝術秀,是當代語境下非遺公共化的演繹方式之一,通過貼合新時代青年審美的展陳方式,為探索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復興拋磚引玉。
「關於潮州花燈」
你都記得了嗎?
「縟彩繁光」 創作團隊一覽

@沈瑜
從花燈世家走出來的時尚設計師
* 畢業於英國考文垂大學時尚專業
* 新加坡時尚品牌ONEIRO-創始人
兼首席服裝設計師
* 廣州娛嬉創意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
Susan Sim 沈瑜,出生於潮州花燈世家。自幼常伴其爺爺沈金炎——潮州花燈老藝人左右,耳濡目染,在花燈這種集各大工藝門類於一身的傳統技藝中領略潮州的傳統文化底蘊,特別是花燈中的百屏燈,潮州刺繡與服裝的結合更是美輪美奐。沉醉於傳統工藝美術的沈瑜帶著夢想出國留學,取得英國考文垂大學時尚設計學位,畢業後定居新加坡,成為一名時尚設計師。

@劉鍵熹
由固態雕塑到互動空間
*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