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前後在私宅和寵物旅店飼養60隻狗,卻死了24隻,撥電求助反而惹上官司。
被告廖雪鳳(49歲)共面對53項牴觸動物與飛禽法令的控狀,她均不認罪,控方針對其中兩項進行審訊,餘項控狀暫被擱下。
她被指在2 018年6月19日,於雙溪登雅的「動物之家」(The Animal Logde),沒合理和及時讓獸醫為一隻雌性馬爾濟斯及比熊混種犬(Bichon Frise Crossed Maltese)進行治療和診斷,導致它的耳朵發炎。
另外,她也被指在2 016年10月前,於巴西立農道的寵物旅店(The Pet Hotel),作為另一隻雄性馬爾濟斯及比熊混種犬(第11號小狗)的主人,沒有在合理情況下確保它接種疫苗和接受細小病毒症(Parvovirus)治療,造成它情況惡化最終病逝。

被告廖雪鳳。(圖/海峽時報)
控方7日早上傳召農糧獸醫局(現為國家公園局管理)的調查員供證,他表示在2016年2月接獲反饋,指有人懷疑實龍崗一帶的星光路私宅有動物處於惡劣環境,雖然多次造訪但無人在家。後來,調查員首次見到被告,被告表示家中髒亂,要求對方擇日再來。調查員在二月尾造訪時,被告把屋裡11隻狗帶出來。
由於私宅最多只能養三隻狗,調查員建議她重新安置多餘的狗,或交由動物福利小組處理,要求為她的狗植入微晶片(Microchip),並為她打算留下的三隻狗申請執照。
調查員指被告堅持養11隻狗,於是建議她把狗寄養別處,怎料同年10月20日,忽然收到被告的求救電話,指她的狗正逐只死去。
調查員趕到寵物旅店,驚覺現場竟有50隻狗,其中14隻已死,包括審訊控狀中的第11號小狗。被告承認早前已有10隻喪命,全都是馬爾濟斯及比熊混種犬。
據化驗報告,這些狗因營養不良、脫水等症狀而過世,並未沒植入微晶片,被告沒解釋為何養這麼多隻狗,也沒說事發前是否曾帶狗求醫。

「為動物發聲」 (Voices for Animals)的組織在面書為狗尋找新主人。(取自VFA面書)
狗長滿跳蚤
被告2018年寄放在「動物之家」的狗,被指長滿跳蚤。
被告也被指在2018年6月19日,於雙溪登雅的「動物之家」(The Animal Logde),也沒合理和及時讓獸醫為另一隻小狗進行治療和診斷,導致它的耳朵發炎。
調查官供稱,「為動物發聲」(Voices for Animals)組織在事發一兩日接到通報,稱「動物之家」的狗身上長滿跳蚤,還有狗腹瀉及懷孕,請求協助。
當日調查官抵達現場,共有20至30隻狗,多數身上長滿跳蚤,部分狗牙齒鬆脫流血,立即呼叫獸醫來治療,事後由農糧獸醫局帶走。
患病毒症無法治療
自行辯護的被告當庭哭訴:「若我讓它們安樂死,我現在會被控上庭嗎?」
被告稱將狗寄養在寵物旅店後,發現小狗忽然嘔吐、腹瀉及流血,她晚上帶著4隻狗乘搭德士去看獸醫。
調查員則表示,被告沒說曾造訪獸醫一事,若有會要求她出示收據以證明,但被告表示獸醫不允許它進入診所,因此沒收據。
被告指,獸醫解釋她的狗患了細小病毒症,無法治療,建議執行安樂死,但她不願意,事後也沒告訴調查員。
情緒激動的被告此時反問:「若我讓它們安樂死,我現在還會被控上庭嗎?」說完,一度掏出紙巾擦拭淚水。
為狗接種疫苗
被告稱為所有狗接種疫苗,解釋小狗曾逃跑,因此較為瘦削,並非遭虐待。
被告表示,在2016年7月第11號小狗從家中逃跑,事後她在9月至10月間,在家附近的渠溝尋回小狗,並為它洗澡及喂食,再把它帶往寵物旅店。
被告指當時它的身體瘦削,有脫水的現象,但她照料後,看見它的情況好轉,直到因染病而沒進食後,才導致體重下降,她也澄清曾為所有狗接種疫苗。
事後發現細小病毒症後,被告也要求獸醫到場為所有狗進行檢測,以分類哪只狗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