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靈活的工作安排有利於提高生育率

2023年02月13日   •   2565次閱讀

新加坡-新冠疫情期間的阻斷器措施(半封城)並沒有促成嬰兒潮,但是我們可以吸取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的經驗,為新加坡及其他地區解決生育問題提供參考。

新加坡管理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社會學教授Paulin Straughan(鄭寶蓮)認為遠程辦公可以改變現有的工作模式,如果實施得當,這一工作制度將允許年輕夫婦在投入事業的同時也能增加生育的意願。

Straughan教授表示,如今許多民眾更重視職業發展,因此建立一個能讓人們在事業和家庭間維持平衡的工作機制變得至關重要。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的做法表明即使員工居家辦公,企業是仍能保持盈利的。

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都顯示,疫情期間出現了「嬰兒荒」。在德國和法國,計劃在2020年生孩子的民眾中有一半推遲了原本的育兒計劃。

而在新加坡,政府發布的人口簡報(Population in Brief report)數據顯示,2021年的公民出生率延續了十年以來的下降趨勢。新加坡的公民出生率自2012年龍年飆升後持續下降。2012年,新加坡的新生兒數量由2011年的39,654名升至42,663名。

2021年,新加坡的新生兒數量是31,713 (2020年是31,816) 。

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 (TFR) 從2020年的歷史低位1.1小幅回升至了2021年的1.12。

2019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14,然而總和生育率需達到2.1才能實現兩代人口的更替。

▲點擊圖片,收聽第一部分音頻

新加坡總理公署下屬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表示,政府沒有制定總和生育率的目標,但仍然會堅定支持希望結婚並養育孩子的民眾。

「提高生育率仍是新加坡應對人口問題這一長期挑戰的關鍵。但結婚生子是民眾個人的決定,所以我們不會設定生育率目標。」一名政府發言人表示。

根據政府9月份發布的人口簡報,雖然在不確定的形勢下出生的嬰兒總數更少,但比起還沒有出現新冠疫情的2019年,2021年結婚的人數則更多。

Straughan教授稱,雖然總有人選擇以「丁克家庭」(雙薪水、無子女)的方式開始婚姻生活,但大多數夫婦仍對生孩子充滿了渴望。

Straughan教授表示,除了居家辦公,企業應當為年輕的夫婦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請假制度,允許他們等到孩子不再需要特別護理時再回歸工作。

▲點擊圖片,收聽第二部分音頻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經濟學教授Walter Theseira(特瑟拉)表示,規範化居家辦公和靈活工作的安排至關重要,不要讓員工覺得推行靈活工作安排會讓他們的事業受到不利影響。

「不夠完善的靈活工作安排會導致企業以不同方式評估居家辦公的員工和在公司工作的員工,這意味著居家辦公的員工會認為居家阻礙了他們的事業發展。」Theseira教授指出。

然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IPS) Christopher Gee (余國安) 稱,強制實行居家辦公並非易事。

「居家辦公並非適合所有人,比如,護士及工作內容與工作場所密不可分的那些員工。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的工作靈活度最高,最有可能進行居家辦公,但基於各種因素,也很難強制要求他們居家辦公。」他補充道。

▲點擊圖片,收聽第三部分音頻

知識工作者包括工程師、醫生和其他擁有知識資本且以此維生的人員,他們不同於靠手藝賺錢的工作者 (如工匠) 和憑藉交心謀生的工作者 (如心理治療師) 。

Theseira教授表示,問題在於,是否應該為無法實現居家辦公的工作者提供補償性的福利

結婚與生育調查 (Marriage and Parenthood Survey) 顯示,已婚夫婦確實希望生育更多的孩子。儘管在3,017名21歲至45歲的受訪者中,有半數只有一個孩子或沒有孩子,但92%的受訪者仍表示他們想要兩個或更多孩子。

這個調查結果與2016年和2012年的結果相似。

已婚受訪者不想多生孩子的三大常見原因是經濟成本太高、孩子足夠多和不想承擔撫養孩子的壓力。

在接受調查的2,848 名單身人士中,排在前三位不想生育的原因是養育孩子的成本高、沒有時間和/或精力照顧孩子、以及不確定未來的收入穩定性。

在《海峽時報》最近發表的一篇評論中,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陳寶玲(Tan Poh Lin)和IPS高級研究員余國安先生建議可以建立一個通用的託兒和幼兒園系統,並由政府對此提供大量補貼。

Gee先生對《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表示:「既然我們國家對小學教育有強制性規定,那我們也有可能享受由國家提供且給予大量補貼的學前教育和兒童保育服務。」

他補充道,新加坡可以從高收入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汲取相關經驗。

以丹麥為例,丹麥成功地將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1.4提高到去年的近1.8。「這個擁有580萬人口的國家在兒童保育和育兒假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而且男性在家庭中貢獻更多,人口性別比例也更均衡。」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法國的數據顯示,有更多女性參加工作的國家生育率普遍較高。法國是歐洲總和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20年平均每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數量為1.84個。提高生育率的關鍵在於通過靈活的工作安排或政府對兒童保育等領域的干預來給予職業女性支持。

但Theseira教授表示,重點不應只放在支持職場母親上面。

「這也是大力推動陪產假並鼓勵男性休陪產假的原因。否則,人們會認為只有女性會休產假,女性的工作比男性少,男性在工作中更專注。這些刻板印象會對女性的職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他補充道。

新加坡副總理及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 10月10日在面向社會服務從業者的對話會上提到,政府正在審議多項政策以幫助年輕家庭育兒。

其中包括房屋政策,政府將幫助首次購屋者儘快買到他們負擔得起的房子。

政府還將考慮建立更加家庭友好型的工作場所,並審議休假措施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兼顧工作和家庭責任。以上措施的細節預計將於2023年公布。

本文於2022年10月23日首次發表於《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

文章來源:《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

作者:Shermaine Ang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8037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3078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