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車水的錢幣兌換商。(海峽時報)
作者 宣萱
最近不少朋友開始出遊了。雖然這不是什麼新聞,但有趣的是,在他們回國與大家交換心得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朋友開始推薦出國旅遊時,使用現在越來越普遍的多幣種電子錢包應用。
一來,可以節省時間,不必再抽時間去錢幣兌換商那裡換所需外幣;二來,可以避免在外地不見錢或是在異地遭遇小偷或扒手而「身無分文」。
最重要的是,聽說通過這種新的便捷方式,兌換率甚至要比錢幣兌換商好得多。於是,在貪小便宜加上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嘗試了。

多幣種電子錢包應用。(Revolut)
由於一時也搞不明白當中的運作,我一次過就辦理了三張不同公司的卡。
第一張「I」字頭公司的銀行卡,我在馬來西亞用了,它就像是一張外幣信用卡,購物時刷卡金額立刻兌換成新元,卻又比普通銀行發的信用卡的外幣兌換率好,可媲美錢幣兌換商的馬幣兌換率。
但是很快地就發現,原來這張卡的兌換率並不是最好的,聽說周末的兌換率更是糟糕。
第二張U字頭的卡,我在日本使用,這次就更好玩了,先要充值新幣,再根據萬事達當天的兌換率轉換成日元。

日本東京澀谷。(海峽時報)
因此在出國前,我開始充值新元,然後根據當天的兌換率換了一些日元。
到了日本後,因為需要我又充值了一些新元,再換成日元。這下好了,兜里有錢,沒有藉口再因為換不夠錢所以不購物,實在很可怕的,需要節制。
剩餘的日元可以轉回新幣也可以轉成其他貨幣,這樣一來根本不用再去錢幣兌換商那裡換外幣。
我開始為錢幣兌換商的前途擔憂,以後會不會有越來越少人去換錢?
第三張R字頭的卡我還沒用。
我聽說它可以讓用戶在外國提取當地貨幣,大約每個月350新元左右,超出的話就需要付2%手續費,也可以匯款出國。這張卡聽說還有其他用途,不過我還沒摸索清楚。

以前出國必須先換外幣的習慣,今後會否慢慢成為歷史?(歐新社)
除了這三家公司,據說還有很多其他公司的卡,各有千秋,花樣百出。
回中國後,我也與家人和朋友分享。有朋友問我真的省很多嗎?
說真的,這得看個人。如果你不打算在國外買很多東西,可能還真不會省很多。
對我來說,純粹是好奇,加上我在新加坡原本就不怎麼帶現金出門,所以覺得這樣挺方便的。
世界一直在瞬息萬變,我們也必須與時並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