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全面開放以來,出境旅遊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復甦態勢。在這一趨勢下,新加坡作為熱門旅遊目的地,吸引了大量中國遊客到訪。據統計,去年入境新加坡的中國旅客人次突破300萬,同比前一年增長126%,時隔三年再度位居新加坡入境遊客來源國榜首,這一數據充分展現了中國遊客對新加坡旅遊市場的強大影響力。

圖源:檔案圖庫
去年中國遊客破300萬再次登頂
近日,根據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2024年數據顯示,去年來自中國的旅客數量達到308萬人次,相比2023年實現了約126%的高速增長,同時也達到了2019年新冠疫情前水平的約85%。然而,新加坡旅遊局和相關學者都認為,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勢頭難以長期持續,未來將逐漸趨於平穩。
新加坡旅遊局助理局長柯淑丹分析稱,中國直到去年初才真正重開邊境,較其他客源地的開放時間晚,加上疫情期間訪客人次較少,所以去年的訪客量增幅尤為顯著。她直言,今年來自中國的旅客人次很難再實現126%的高增長,就像其他市場一樣,過一段時間後,增長率會逐步放緩。
而新中航空載客量的復甦被認為是帶動旅客人次增長的主要原因。柯淑丹表示,目前新中之間的航線連接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來自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旅客數量均有增長。此外,新中落實免簽安排後,選擇自由行的中國遊客日益增多。

圖源:法新社
為了更好地吸引這部分遊客,旅遊局不斷探索合適的宣傳渠道,去年還與中國旅遊平台馬蜂窩合作,推出生成式聊天機器人,為平台用戶解答有關新加坡的問題。柯淑丹強調,我們不會把中國遊客的增長視為理所當然。如今,中國遊客在許多國家享受免簽待遇,而新加坡仍能持續吸引他們,這表明新加坡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
對於泰國最近發生的拐騙案件會否影響新馬泰區域旅遊問題,柯淑丹表示,中國遊客深知新加坡非常安全,而且現在更多旅客傾向於在一兩個目的地逗留更長時間,深入探索當地特色,這讓當局對中國市場的發展依然充滿信心。
星展銀行經濟師蔡漢廷卻表示,中國旅客人次去年雖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占新加坡總入境人數的約19%,與2019年持平。但地緣政治、貿易緊張局勢以及本地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等因素,可能會導致中國遊客入境人次的增長放緩。
印度旅客人次排第三但旅遊收益偏低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加坡的入境遊客中,印度旅客人次在去年位居第三,但來自印度遊客的旅遊收益卻排在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後。柯淑丹認為,印度遊客來新加坡旅遊的意願依然很高,而消費習慣可能是導致旅遊收益略低的原因。
她解釋說,每個市場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不同,像澳大利亞這樣的遠距離市場通常消費力更強,更願意為住宿和其他服務支付較高費用。此外,過去一年左右澳大利亞和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也推動了遊客在新加坡的消費。

圖源:檔案圖庫
淡馬錫理工學院商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高級講師卡辛則提出,很大一部分印度遊客是通過旅遊配套來到新加坡,這些配套通常包含機票、住宿、餐飲和景點門票等,這使得人均消費相對較低。而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遊客更傾向於自由行,人均消費也就更高。
他還指出,新元持續走強可能會影響新加坡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卡辛認為,新加坡不可能吸引所有形式的旅遊市場,因此,注重增值服務將確保新加坡能夠吸引到尋求高質量、高價值體驗的遊客群體。同時,新加坡需要鼓勵這些遊客在當地逗留更長時間,從而推動旅遊收益的進一步增長。
隨著中國出境游市場的持續復甦和全球旅遊市場的不斷變化,新加坡旅遊市場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在保持對中國等主要客源地吸引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旅遊收益,將是新加坡旅遊行業未來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