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拿到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PR)是一個嚮往的目標。然而,隨著PR名額的有限,許多人陷入了申請的困境。面對這一現實,網上湧現出各種關於新加坡PR的傳言,究竟事實如何呢?讓我們來揭秘一下這些流言。

流言一:有錢人就能拿PR
有一種說法是,只要有足夠的財力在新加坡進行商業投資,就能輕鬆拿到PR。但實際上,這是個謠言。這種傳言源於新加坡的「全球投資者計劃」(GIP),該項目要求投資2億新元,並具備豐富的商業經驗和全面的商業或投資計劃。除此之外,還有家族辦公室項目,也不能保證有錢就能拿到PR。
流言二:高學歷就能拿PR
另一種常見的傳言是,擁有高學歷就能輕鬆拿到PR。這種傳言基於新加坡較容易申請PR的方式——教育移民。新加坡移民公司楹進集團表示雖然教育背景對申請PR有一定加分效果,但PR審批並非只考慮學歷因素,還包括就業狀況、對社會和經濟的貢獻以及融入當地社會的能力等因素。
流言三:與新加坡人結婚保證拿PR
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與新加坡人結婚就能輕鬆拿到PR。雖然與新加坡人結婚可能會有一定的加分效果,但PR申請仍需經過當局的評估,考核婚姻的持續時間、財務穩定性和良好行為等因素。此外,假結婚事件在新加坡時有發生,因此申請者應遵守法律規定。
流言四:在新加坡買房就能拿PR
許多人認為,在新加坡買房就能保證拿到PR,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買房可能表明對定居新加坡的決心,但並不能保證批准PR申請。申請PR的審批過程一直充滿謎團,許多因素影響著審批結果,而房產並非必要條件之一。
流言五:孩子在新加坡出生就是PR
許多人誤以為,在新加坡出生的孩子就是PR,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除非父母至少一人是新加坡公民,否則孩子出生後仍保持原國籍。要讓孩子成為PR,父母需為其申請並獲得批准。
新加坡部長解密PR審批標準
新加坡部長英蘭妮曾透露,審批PR時會考慮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年齡以及在新加坡的居住時間。這些因素旨在確保新移民能夠融入當地社會,為新加坡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新加坡申請PR確實是一項複雜的過程,傳言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了解真相,理性申請,才能提高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