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全球第17位,創下了本校在該排名的歷史新高。在2025年首次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學科科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名列全球第3位。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位居全球第8位及亞洲第1位。此外,本校有38個學科躋身全球前20名,其中19個學科位列全球前10名。
在科研領域,我校學者持續展現卓越實力。根據科睿唯安發布的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新加坡國立大學有46位研究人員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名錄。

新加坡國立大學以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迎來2024學年。在2024年8月10日,近2,700名新國大學生在歷經數月籌備和為期兩周的募捐活動後,為新國大學生會Rag & Flag Day 2024呈獻了14場精彩演出。以「追根溯源」為主題的慈善售旗活動共籌得超過21.2萬新元,惠及公益機構「公益金」旗下的15家社會服務機構。


▲新國大商學院與法學院學生在Rag & Flag Day 2024的精彩表演。
緊接著,2024年8月16日舉辦的新國大超級新星 (NUS Supernova) 繼續點燃大家的熱情。作為新國大規模最大的戶外音樂與舞蹈盛會,超級新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音樂才華與創意的多元平台。本次活動與院際運動會開幕式同期舉辦,讓學生深入體驗新國大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
2024年新國大開放日採用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於3月2日至9日舉行。在2,500多名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活動吸引了超過840萬人次參與。

2024年畢業典禮於7月11日至21日在大學文化中心舉行,共舉辦31場典禮,超過15,900名畢業生在親友的見證下領取了學位證書。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先生也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1任名譽校長的身份,首次主持畢業典禮。

為打造獨具特色的全人教育體驗,新加坡國立大學於2024年8月14日在新國大學生會學生生活展上推出NUSOne計劃。這項教育創新舉措將課內外學習體驗有機融合,標誌著教育理念的重要轉型。
通過「高等教育銜接計劃」(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NUSOne幫助一年級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學生可以選修課程,了解不同的學習方法與風格,或探索人工智慧如何助力學習。該計劃特別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各種資源支持和幫助學生管理個人身心健康。從本學年開始,學校每周三下午3點至6點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涵蓋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鼓勵學生通過「探索與發現」培養新的興趣。
除此之外,新國大也在持續完善本科教育,不斷拓展跨學科學習機會。今年,藝術中心推出「全民藝術」框架,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由楊秀桃音樂學院新增的表演藝術專業。學生可修讀相關課程,並選擇表演藝術作為第二主修或副修專業。此外,傳播與新媒體系開設的視覺文化輔修課程,融合了設計、數位技術、建築和視覺藝術等領域。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將為課程提供館藏藝術品作為教學資源。這些新項目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選擇,拓展了教育發展路徑。

新加坡國立大學積極推進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融入課程體系,擁抱創新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致力於培養能夠適應未來智能化職場與社會的優秀人才。
我校於2023年成立人工智慧教學實踐社群,為校內教職員提供重要交流平台,在校方指導下共同探討教學理念、分享教學資源、推廣最佳實踐,並制定人工智慧教學應用標準。該社群於2024年8月修訂《人工智慧教學應用規範》,在推動創新的同時,始終堅持倫理原則。教學與科技發展中心與各領域專家通力合作,通過開設工作坊和開發課程,協助教師掌握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教學方法。為表彰在科技促進教學創新方面的傑出貢獻,學校還設立了兩項新的卓越教學獎。
目前,新國大開設超過130門課程,涉及計算機科學、工程、自然科學和商業等領域,深入探討人工智慧如何推動學科發展與社會進步。同時,眾多課程已開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以提升教學效果。

2024學年第一學期,共有15,200名學生就讀我校研究生課程。為踐行推動學生與在職人士持續學習的承諾,我校採取多項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可及性。今年2月,我校將校友自費攻讀授課式碩士課程的學費自動減免比例提升至20%。在2024年7月舉辦的新國大終身學習節上,我校宣布為80多個碩士學位課程提供學費優惠,2024至2026學年期間,有意到新國大進修指定碩士學位課程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將享有40%學費折扣。
與此同時,新國大也持續完善繼續教育與培訓體系,目前提供超400個微證書課程和1,000個短期課程。2024學年,計算機學院和持續與終身教育學院聯合推出信息技術學士課程,這一專為在職人士設計的本科課程,不要求學員具備計算機背景,旨在培養數字經濟所需的復合型人才。課程採用靈活的學習方式,通過跨學科教育,使學員掌握紮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組織管理技能。

202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進一步加強與東南亞地區院校、人才和企業的合作交流。
我們通過「聯繫與增廣學習之旅」(Study Trips for Engagement and EnRichment) 計劃等項目,讓學生深入了解東南亞。該計劃結合主題課堂學習、實地考察和社區互動,幫助學生認識新興地區的多元文化環境。另一個項目,「東南亞友好倡議」(Southeast Asia Friendship Initiative),能為住宿學院學生提供機會,實地考察各地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文化內涵與環境背景。2023學年,這兩個項目共吸引超過1,000名學生參與。
此外,創業孵化基地伯樂格71 (BLOCK71) 繼續深耕東南亞市場,特別是在印尼和越南,助力初創企業發展,推動區域創業生態系統建設。2024年,新國大分別與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文朗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教育科研合作。同時,新國大與越南Becamex IDC公司及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致力推進越南的數字化轉型、醫學教育發展及科研創新。


▲左圖:尤索夫宿舍的學生在「東南亞友好倡議」活動期間參訪清邁茵他儂國家公園,深入了解自然資源管理及當地的「湄占模式」。右圖:薛爾思宿舍的學生在「東南亞友好倡議」活動期間拜訪新加坡駐河內大使館。
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 (NUS Overseas Colleges) 進一步擴大在東南亞的布局,新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兩個項目點。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 (NUS Enterprise) 也推出創業冬令營項目,將創業教育推廣至區域內。首屆創業冬令營於2024年1月在曼谷舉行,由新國大與朱拉隆功大學聯合主辦。

202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完善晉升與終身教職制度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新制度全方位培養和獎勵學術卓越,積極應對全球發展變化,吸引傑出人才加盟。我校擴大了晉升與終身教職評定標準,認可多元化學術成就,鼓勵跨學科研究,並為教學軌教授晉升開闢新的發展通道。
新國大積極延攬全球卓越學者。侯志仁 (Jeffrey Hou) 教授作為底層社區規劃和公民參與領域的先驅,受聘擔任建築系主任。Cornelis Joachim Petrus Maria de Bont教授憑藉其豐富的設計學院管理經驗和對設計教育的深刻見解,出任工業設計系主任。其他新加入的傑出學者還包括:Adrian Law教授(土木與環境工程系)、Stavros Brekoulakis教授(法學院)、Christopher Montgomery Barnes教授(組織與管理系)、Peter Svensson教授(牙科學院)和John Wang Chee Keng教授(生理學系)。
通過國大傑出青年教授席計劃 (Presidential Young Professorship) 計劃,93位助理教授加入新國大。2024年,多位優秀學者以國大傑出青年教授身份加入我校:Bar Light博士(運籌學和分析系)、Jiao Chunlei博士(生物科學系)、Yang Yiyuan博士(生物醫學工程系)、張亞敏 (Zhang Yamin) 博士(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歐鵬飛 (Ou Pengfei) 博士和Park So Min博士(化學系)、Alisius Leong博士(傳播與新媒體系)、陳愉 (Chen Yu) 博士(計算機科學系)、Li Yingkai博士(經濟學系)、石凡 (Shi Fan) 博士(電機與電腦工程系)、許雲貝 (Xu Yunbei) 博士(工業系統工程與管理系)、魏明楊 (Wei Mingyang) 博士(材料科學與工程系)、Han Shaoning博士、Matteo Mucciconi博士和Yang Liu博士(數學系)、Zachary Goodsell博士(哲學系)、Zou Liujun博士(物理系)、Nur Hani Zainal博士(心理學系)和Park Sanghyun博士(策略與政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