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動態過程,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說,任何國家的經濟增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否保持堅定的政策和戰略,以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

圖源:聯合早報
近日,在新加坡潮州總會醉花林俱樂部舉辦的華語時事論壇上,王瑞傑就中國經濟發展、中美貿易戰以及新加坡企業海外發展等議題發表了深度見解。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出發,深入分析王瑞傑的觀點,以期讓讀者對中國和新加坡的經濟現狀有更深刻的理解。
01 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轉型的壓力與動力
王瑞傑指出,中美貿易戰給中國帶來巨大壓力,但這不只是一場關稅的鬥爭,更是科技領域的競爭。在這場博弈中,晶片競爭愈發激烈,而晶片對人工智慧和數碼化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致力於發展自己的科技產業。

中國經濟的轉型是一個複雜且艱難的任務,但政府已表現出堅定的決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重點事項和關注領域,特彆強調了將科技創新置於核心位置,以此作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政府計劃大力培養新興行業,如量子技術、生命科學,並致力於推動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以期在全球經濟中保持競爭力和領導地位。這表明中國在應對外部壓力的同時,也在努力挖掘內部發展潛力。
02 能否吸引外資:中國企業堅定信心,長期發展
針對中國能否繼續吸引外資的問題,王瑞傑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取得「4%至5%的經濟增長目標」已經相當不錯,但目前確實也面臨多方面的問題,短期內中美貿易戰和美國大選等因素會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然而,從長期來看,企業在中國經商需要具備長遠眼光。

王瑞傑副總理分享了他與一家香港企業的對話,這家企業在經歷多次風浪後依然堅守中國市場,因其對中國長遠發展充滿信心。他強調,中國官方會記住在企業困難時期的選擇,這對於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加快經濟轉型,中國還要面對人口老齡化和貧富差距等國內問題。在當前的經濟轉型期,王瑞傑強調企業與政府目標一致性的重要性,要與政府所要解決的經濟、社會問題契合,並提供相應的方案。
他通過兩位企業家的經歷說明了這一點:一位專注於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找到有效的模式照顧更多的老人,而獲得政府的支持;另一位則預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建廉價房給城市的打工人,適應變化。這些企業家的成功證明了,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還要考慮其活動對社會的益處和政府政策的一致性。
王瑞傑總結說,經濟發展不會一帆風順,關鍵在於這些觀點強調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企業需要具備適應性和前瞻性,是否能堅持一貫的發展策略,以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
03 新加坡本地市場小,大部分需踏出海外征程
在談到新加坡經濟時,王瑞傑表示,新加坡市場較小,至少70%到80%的企業需要走出國門,在外地發展或出口。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穩定的政策、靈活的對外關係以及良好的國際形象,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在此設立基地。

王瑞傑提到,新加坡的小有其優勢,企業可以信賴政府的穩定性,更靈活地發展,與不同國家建立良好關係。即使在全球危機期間,新加坡的小規模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在國際製藥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興建疫苗生產設施,能夠允許快速滿足國內需求,然後繼續全球供應。新加坡的可靠性和靈活性使其能夠與多個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並樂觀地看待利用這些優勢來推動國家的未來發展。
然而,海外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市場競爭、文化差異等。王瑞傑強調,新加坡企業要充分發揮小型市場的優勢,與不同國家建立良好關係,以應對這些挑戰。
王瑞傑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美貿易戰、新加坡企業海外發展等議題的深度剖析,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考。面對外部壓力和內部挑戰,中國和新加坡企業都需要具備長遠眼光,堅定信心,努力挖掘發展潛力。在轉型過程中,科技創新和海外征程將成為關鍵所在,只有把握住機遇,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