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蠟染畫家——杜亞

2021年01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杜亞與他的母親

提到本區域內的蠟染藝術,一般人會很自然地想到印尼的日惹,從事藝術史研究的則可能想到馬來西亞的蔡天定,不過,也許還應該記住有可能忽略的一個低調的名字——杜亞。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與傳統的蠟染作品非常不同,與其他一些當代蠟染藝術家的作品也大相逕庭,是最「不像蠟染的蠟染作品」。除了在上個世紀70年代起曾在世界各地連續多次成功舉辦個人展覽和受邀講學之外,他的作品也在1994年被國際頂尖拍賣行佳士得公司納入拍賣會目錄,同行藝術家們一時無出其右。

杜亞,英文名Toya,華文名林坤福(Lim Khoon Hock),194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亞依淡(Ayer Itam)。他家境貧寒,12歲起在村裡的橡膠種植園裡做工,掙錢養家並攢學費讀書,後畢業於鍾靈中學。此後,為維持生計,他先後還在萬濃和雪蘭莪做過割膠工人。艱苦的勞作令杜亞立誓要跳出龍門,改變人生。

杜亞的內心對藝術一直有著一種神奇的嚮往,在學校的時候即顯露出藝術上的天賦,但據他自己後來公開表示,他並不喜歡上美術課,不願意聽老師教來教去,而是喜歡自己琢磨。他先後自學過水彩、油畫和中國水墨,最終選擇了蠟染,在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專門向馬來西亞著名蠟染藝術家蔡天定學習之後,決定開始自己的創作。他曾說,他的人生從20歲開始。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染色術,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叫做Batik,在日本稱為蠟纈染。根據出土文物和有據可查的歷史紀錄,印度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就有從草本植物中提取靛藍印染棉織品的記錄,因此棉織品的印染術很可能是發源於印度,從出土的蠟染棉織物可以佐證印度曾擁有高度發達的蠟染文化。中國的蠟染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即大約2000年前後,多為苗人所作。隋唐時代的宮廷似乎對這種手工藝品尤其鍾愛,日本就是在這個時期引進蠟染的。至於印尼,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最早記錄蠟染實物出現的時間是1677年,未經證實的記錄甚至更早,可能在12世紀與埃及的商品貿易中就已經有蠟染製品了。南美、西非、以及泰國北部,還有中部蘇拉維西等地似乎也有零星的記載,這些或多或少與早期的印度文化以及明代鄭和船隊的中華文化影響有關,但仍需要歷史學者考證才能下結論。荷蘭殖民者將印尼的蠟染製品和技術介紹到歐洲,稱蠟防印花工藝,英國和德國甚至有專門的工廠進行工業化生產。

但杜亞追求的不是這種一般意義上的蠟染作品,這些傳統的蠟染作品通常只是被當作手工藝品,是用來裝飾和實用的,杜亞是要把蠟染提升為純藝術的境界,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當他有機會看到法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如喬治·修拉(1859-1891)、保羅·希涅克(1863-1935)和卡米耶·畢沙羅(1830-1903),杜亞立下雄心,要用蠟染創作具有同樣光影效果和明暗效果的作品,而不是通常所見的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法的蠟染。他要去掉線條,看到「不像蠟染」的藝術效果,把和工匠劃等號的手工技藝發展成真正意義的純美術範疇的高尚藝術品。

蠟染的創作工具,在中國貴州地區,主要是用一種斧子形狀的、中空的小型鋼質刀具,將蠟熔化後滴在布上。印尼則使用一種錫制的小壺,有細長的尖嘴和長長的竹製手把。在越南,據說是用小巧的竹刀沾上熔化的蠟液。為了保證蠟液的自由流動,需要不時用爐火加熱。當熔化的蠟滴在布上之後,就可以印染了。以前都是使用靛藍,是用野生植物榨出的汁液經處理後形成的一種深藍色,後來慢慢的也有人嘗試紅色、赭黃和黑色等顏色,但基本上都是單色的,也可以由淺至深,層層印染。有蠟的地方就是白色,沒有蠟的地方就可以染色,用溫水洗掉蠟之後,還可以再滴蠟,再染,從而形成多種顏色和圖案的疊加。杜亞在材料和工具上都有創新,形成他自己的獨特技藝和表現手法。據說他在蠟里加上了菜油,有時也使用毛筆以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

蠟染作品《田間勞作的女人》(1998)

杜亞回到故鄉,在遠離城市和喧囂的鄉村,在他喜歡的林木蔥鬱的田園詩般的大自然中,安靜地探索,嘗試和創作。沒有人知道這裡住著一位心懷夢想的藝術家,他的門都不需要上鎖,連小偷都不知道這裡還有人居住。功夫不負有心人,27歲的時候,杜亞在曼谷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展覽,為期一周,引起轟動。

杜亞的作品很快引起了國際藝術界的關注。他一邊創作,一邊在世界各地巡迴舉辦個人展覽,也接受很多大學的邀請,發表學術演講和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和技巧,使他成為蠟染革命的第一人,也是最成功的一個人。西方學者曾撰文說,杜亞的蠟染作品是唯一的,在他之後,很難會有第二個人,他是不可複製的。

蠟染作品《海外野餐》(1968)

杜亞的作品大多採用以黃色為主基調,層次繁雜,色彩變化隨光線變化,一般人第一眼都可能會誤認為是油畫作品。他熱愛自然,作品以表現熱帶的甘榜風情為主:勞作的鄉村婦女、可愛的兒童、牛隻、草棚,體現的是祥和安靜的氣息,唯美自然。

由於蠟染特有的繁瑣技術,杜亞的創作速度很慢,一年至多只有8-10幅作品問世,因此他的作品售價也遠遠高出一般的蠟染手工藝品。不少喜歡收藏的藝術贊助人,尤其是來自西方的洋人,寧願長時間等待。有些國家級的美術館也以收藏杜亞作品為榮。

蠟染作品《收集乾草》(1975)

2006年,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為杜亞舉辦了個人展覽,在本地引起轟動。幾年後,杜亞在馬來西亞去世。就在他過世前一個月,杜亞在新加坡的朋友還給他匯錢,資助他的生活和創作。

(作者為本地水墨畫家、獨立策展人兼國家美術館藝術論文翻譯)

參考文獻:

[1] Idyllic Canting,Toya’s Batik Art,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ISBN 981-05-5744-2.

[2] International Batik Artist Toya Retrospective,The Art Gallery Penang.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