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日訊)實龍崗花園巴剎今早實施人流管控,同一時段只允許130人入場。
配合政府一系列的抗疫措施,環境局也將考慮對巴剎實行人潮管理。當局今早開始在實龍崗花園巴剎展開試驗,包括封鎖部分出入口以及限制入場人數等。
《新明日報》記者8時許走訪時發現,巴剎的6個出入口當中,有5個用封條圍起,只留下一處讓公眾進出。
唯一的進出口處也放置了電腦螢幕,上面顯示巴剎內的情況以及即時人數。
一名工作人員受訪時表示,目前的標準是同一時間不得超過130人入場 。

實龍崗花園巴剎試行人流管制。
實龍崗花園巴剎有12個攤位左右,據觀察今早約有50人到場買菜。每一個攤位前的地上畫了紅格,確保排隊買菜的人保持至少一公尺距離。
售賣水果的攤販莊女士(59歲)表示,這裡的業者多是做附近居民的熟客生意,平日的人潮也不算多。
「這段時間生意尚算正常。管制措施能讓大家更安心。」
居民陳女士(55歲,家庭主婦)每日都會到這裡買菜,她覺得控制人潮後,今早巴剎內感覺沒那麼擁擠。
從盛港一帶前來吃早餐、買雞蛋的李女士(43歲)則說,這個巴剎一般上人潮較少。
「一些人多的大型巴剎,控制起來可能更困難。」
而在那裡經營超過50年的豬肉商陳先生則說,部分出入口被封鎖,會對送貨員造成一些不便,但問題不大。
「我們每天依然會照常營業。」

後港8道這個巴剎周末仍有不少公眾前去購物。
無受管制的巴剎人潮多出三成
沒有受人流管制的巴剎,周末比平常人潮多出三成。
記者走訪後港8道第681座濕巴剎,在這裡賣菜20多年的洪先生(54歲)說,可能因為周末加上未實行人流管制,顧客確實並平常的多出三成。有顧客凌晨4、5點巴剎一開門就來排隊,也有多檔豬肉攤和魚肉攤賣完後早早收檔。
但他也指出,巴剎要實行控制人潮的初衷是好的,這能幫助控制疫情。
據記者觀察,不是所有攤位前的地面都划上紅色格子,出入口沒有限制人流如同平日,而且很多顧客沒戴口罩,不過攤販表示顧客很自律,都會保持一公尺的距離。
大部分公眾認為濕巴剎和超市會一直繼續營業,因此僅購買自己所需。今早到巴剎買豬肉的顧客周先生(59歲,德士司機)說,買足夠就好,不必屯東西,因為濕巴剎和超級市場接下來還是會買的到。
食物不加價「望食材、盒子的供應商不要漲價」
一些咖啡店和小販中心攤販紛紛表示,得知下周二起公眾在餐飲場所只能打包,不能堂食後,得準備更多的盒子等物資。
在後港一家咖啡店售賣炸香蕉的古先生(65歲)說,他打電話訂貨,供應沒有問題。
他表示,打包盒的用量預計會增加至每天100至150個。
「食物目前不會加價,也希望食材、盒子的供應商不要漲價。」
另一名售賣豬腸粉的陳女士則透露,自己每天會消耗掉50個打包紙袋,預計新措施退出後,用量會增加兩三倍。
她說,接下來打包依然不會跟顧客加收額外費用,食物也不會加價。
「昨天已經向供應商加訂了一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