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左),以及國務資政兼社會統籌部長尚達曼(右)一前一後發表的談話。(紅螞蟻製圖)
作者 張麗苹
新加坡全國大選在7月10日落幕後,過去10天不間斷出現各種與大選相關的分析評論。上周末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以及國務資政兼社會統籌部長尚達曼一前一後發表的談話。
前者代表人民行動黨黨中央執委會作出分析。 而尚達曼說他只是發表個人意見。
黃循財上星期六(18日)以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身份,在黨總部與黨工視訊對話時透露,本屆大選行動黨取得的61.2%得票率,比黨內預期的65%少了四個百分點,少獲得約10萬張選票。

黃循財上星期六(18日)以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身份,在黨總部與黨工視訊對話。(聯合早報)
他指出,強力委託指的是爭取到64%至65%的選票,但61.2%得票率仍意味著國人予以行動黨明確的委託,顯示他們希望行動黨繼續執政。
黃循財進一步將行動黨支持率下降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經濟因素導致四五十歲乃至剛過60歲的選民對行動黨的支持率普遍下跌。年輕選民未必如普遍分析所稱,已完全「拋棄」人民行動黨;
經濟因素也同樣導致居住在私人有地住宅和公寓的選民,對行動黨的支持降低;
工人黨的競選策略奏效,制衡政府不要開出空白支票的呼籲引起共鳴;
新加坡前進黨的出現,導致行動黨在西部鐵票倉流失一些選票;
本屆大選以網絡競選為主,但行動黨在社交媒體的宣傳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黃循財說: 「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在網上製作很多好內容,但並非所有內容都能引起網民的共鳴,尤其是在Instagram和Telegram等較為新穎的平台。」
黃循財的分析更多是從外部因素來總結,潛台詞就是:行動黨在本質上和競選策略上都沒有問題,只是出現了外在不可抗因素。
尚達曼:大選結果對執政黨和反對黨都好
然而尚達曼昨晚在面簿上所分享的2020大選心得總結,勾勒出的是一幅不盡相同的景觀,一如既往,他的分析頗受一些網民和知識分子讚許。這則貼文至今已被轉載超過370次,點贊的超過3460人。

國務資政兼社會統籌部長尚達曼。(聯合早報)
尚達曼認為,「大選的總體結果對新加坡是好的,然而我們的政治圖景已經永遠改變了。」
他指出,從兩方面而言,本屆大選的結果對行動黨是好的。
首先,行動黨得到了明確的委託。這顯示了人民依然信任行動黨來治理國家,能為國人謀求最好的。
第二,選票的搖擺(自2015年不可複製的高度掉下來)促使行動黨進行內部自檢,以便能在未來不僅僅是贏得不斷改變的選民的意向,也能贏得他們的心。



尚達曼指出,本屆大選的成績對反對黨也是一種好的結果。人民投給工人黨比其他反對黨更多選票,是因為他們看到工人黨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品牌,而且競選方式不完全寄托在一個中心人物。這也反映了新加坡民眾正變得更為敏銳更懂得取捨,這樣的政治文化長期對新加坡是有利的。
在公眾眼裡,反對黨也推出了更多值得信賴的候選人。行動黨同樣也有一群很強的候選人,他們當中有些人帶來了新穎的觀點。不過反對黨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有利因素。

工人黨勝選的盛港團隊與工人黨現任黨魁畢丹星(右三)和前任黨魁劉程強(左三)合照。所有人都光著腳因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畢丹星面簿)
當行動黨出來競選時,因為它歷史悠久、又享有主導地位的優勢,人們為行動黨和反對黨制定的標準是不同的,這是人之常情。這也顯示了新加坡人渴望政治上出現一種新的平衡。
我們必須讓這種新平衡為新加坡所用。其中一種做法就是在國會裡,讓行動黨與反對黨就各自提出來的政策進行激烈全面的辯論,雙方都沉著冷靜對待彼此。
「我們的目標,無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都必須是制定出對新加坡人最有利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政策,而不是為了贏得今天人們的好感,而說出一些人們想聽的話,或者只承諾給人們帶來利益,卻不明說它所承載的代價以及最終需要買單的人是誰。」 尚達曼說,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滿足三方面的條件。
首先,新加坡必須成為一個有穩固核心的民主社會。當政治競爭愈演愈烈時,這能讓我們避免陷入其他許多民主社會所出現的兩極化政治。
第二,新加坡必須成為一個積極提倡多元種族社會的民主國家。這已經是我們的優勢,很多社會都做不到這點。我們必須在未來持續致力於強化它,包括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與其他種族密切交流,緩解少數族群在許多工作場所面對的隱性不利因素。

芳林公園是新加坡唯一一個可以讓國人「示威靜坐」,以及發表異見的地方。(海峽時報)
第三,我們必須成為一個胸襟寬廣的民主國家,讓相左的聲音享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並形成更活躍的公民社會,但不至於讓公開對話造成社會分裂或者讓大部分人感到不安。
「如果我們能朝這三方面進化,對新加坡將是一件好事。它們將能在未來很多年維持我們民主體制的穩定。而且這麼做也能讓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參與其中,注入能量與想法,讓他們想參與公共事務的心愿得償所願。」
與黃循財所發表的「黨中央的分析」相比較,尚達曼的說法顯然更貼近好些選民的觀點,更能引起共鳴,尤其是那些期望一個更民主、容忍的社會的新加坡人。
在一些網民看來,尚達曼的總結是中肯的。有網民特別欣賞尚達曼所說的,執政黨與反對黨應放下歧見,共同為新加坡人謀福利,並且真心誠意聽取對方想說的,共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也許是時候考慮稱反對黨為『另一個黨』。其實沒有所謂的反對意見,只有另一種意見,是用來避免體制內的決策人看漏了某些重要的細節。」

體制也好,政黨也好,都不會永遠年輕,也不會一成不變。
與其將行動黨此次不甚理想的大選成績歸咎於外部因素,向內看尋找問題癥結所在,或許更容易替氣血不通的體質打通任督二脈。
如果補藥喝多了依然無法活血,就必須把脈對症下藥,將相關器官調理一番。否則一味認為身體還很強健,只需適當補一補,反而會虛不受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