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警告說,隨著更多的活動恢復,新加坡可能會像其他地方一樣,遭遇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襲擊。
公共衛生專家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激增令人擔憂。他們警告說,如果人們不謹慎,新加坡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
他們強調說,儘管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香港擁有良好的衛生系統和強有力的戰略來抗擊病毒,但但它們正在遭受新一波的感染。
新加坡的優勢在於其嚴格的執法措施,但由於大選期間人群擁擠、安全距離較低,以及電影院和其他當地景點重新開放,未來幾周covid-19確診數量可能會上升。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義英教授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表示:「至於這幾周內病例是否會再次出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新加坡對戴口罩的規定執行得更嚴格,我相信這可能會起到作用。」
他的同事、該學院負責研究的副院長、副教授亞歷克斯•庫克(Alex Cook)表示,人們擔心,隨著新加坡繼續逐步開放經濟、允許更多工作和社會活動,傳播率是否會大幅上升。
他說:「我們可以在其他國家看到這種情況的影響。封鎖結束後,疫情又會捲土重來,除非有適當的措施,比如戴口罩和追蹤接觸者。」
截止6月2日解除斷路器後,新冠肺炎社區病例一度降至個位數。
不過近日感染人數逐漸上升。截至周日,新增社區病例數已從前一周的平均每天10例增加到過去一周的平均每天16例。
與社區無關的病例數量也有所上升; 同期平均每天五到八例。
在談到人們是否應該對最近大選期間有關局部人群的報道感到擔憂時,庫克教授表示: 「這是一次性事件,因此即使投票過程存在一些額外風險,對疫情的影響也將是有限的。」
傳染病專家梁浩南(Leong Hoe Nam)說,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將是一個「奇蹟」。他預計病例會在一到兩周內激增。
梁家傑警告說:「病毒就像捕食者,尋找最薄弱環節。」他呼籲新加坡人提高警惕,避開人群,儘可能保持安全距離。
專家們說,鑒於Covid-19疫情仍將持續,一項可持續和有效的檢測戰略至關重要。
張志賢教授說,即使要進行更多的檢測,也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主動發現疑似感染病例,特別是那些在前線工作的人,或者那些經常與各種各樣、數量眾多的人接觸的人。
「新加坡當然可以增加測試的數量,所以這不是能力的問題。我希望我們不僅能提高檢測能力,還能聰明地部署現有測試來進行前瞻性監測,除了確認感染病例之外。」
他解釋說,前瞻性監測是為了評估形勢和情況,以便及早發現病例,避免可能的疫情爆發。
這包括,比如,污水測試。
高效檢測的一個例子是將疑似病例的多個樣本集中到一個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中。
「使用PCR檢測的策略在不斷演變,我們必須確定最有效和可持續的策略,」Teo教授說。
專家還說,由於全球形勢仍處於不確定和不穩定狀態,新加坡在航空旅行方面也應謹慎行事。
張志賢解釋說,中國可以謹慎地開放與已採取嚴格措施充分控制疫情的特定國家的商務旅行,但涉及大量客流量的大眾市場旅遊將更難監管。
梁家傑表示,新加坡人最終將不得不適應新的常態,以保持經濟的發展,病例會不時地出現,並出現周期性的突然激增。
「我們不能期望零病例。看看香港和北京——即使有良好的面具文化和早期的禁閉,他們的病例仍然激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