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國人力部長披露,上半年約有1萬5000多名馬國人在新加坡失去工作。(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上周一(14日)發布的第二季勞動市場報告,我國今年上半年的就業人口銳減了12萬9100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跌幅。
不過,當時人力部強調,外籍就業人數的減幅比本地人高出三個百分點。
上半年,國人就業人數一共減少了2.7%或6萬2700人,外籍就業人數則下滑了5.7%或6萬6400人。
人力部並未進一步提供這些「減少的外籍就業人數」分別來自哪些國家,但一般預料,在我國各行各業都可發現身影的鄰國馬來西亞客工,受到的衝擊應該不小。
馬國當局日前提供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稍微說明馬國客工在我國就業市場的概況。
據馬國網媒「The Malaysian Reserve」報道,馬國人力資源部長沙拉瓦南近日在該國上議院透露,今年上半年共有1萬5666人在新加坡失去工作。
其中,我國服務業上半年裁退的馬國員工共有1萬1123人,是馬國客工被裁員情況最嚴重的領域。此外,製造業和建築業則分別有3604人及939人失去工作。
根據沙拉瓦南的說法,該組數據是由馬國駐新加坡最高專員署所統計的。
然而,這組數據極有可能被低估,因為這1萬多人並不包含在馬國3月18日實施行動管制令後尚未回返我國工作的馬國客工。

並非所有馬國越堤族都選擇了在今年3月入境新加坡。(海峽時報)
新馬兩地媒體最常引述的非正式統計是冠病疫情前,每日往返新馬兩地的馬國越堤族約有30萬人。由於家庭或生活成本等因素,這些越堤族在我國往往沒有住處。
他們當中許多人在3月18日前不一定會選擇入境新加坡,這可能也意味著他們失去工作的風險將非常高。
換句話說,在我國失去工作的馬國客工幾乎肯定比馬國駐新加坡最高專員署所提供的人數還多。

沙拉瓦南在馬國上議院透露了上半年在我國失去工作的馬國客工人數。(馬來郵報)
馬國官方口徑不一致
以馬國當局本次提供的1萬5666名馬國客工失業人數來看,馬國客工只占了新加坡上半年外籍就業人數減少6萬6400人當中的大約四分之一。
我國的服務業上半年的就業人數(含本地及外籍員工)一共減少了10萬6600人,是「災情」最慘重的領域。
不過,失去工作的馬國客工(1萬1123人)只占本地服務業減少的就業人數中的大約十分之一。
(註:我國人力部並未提供服務業的外籍就業人數數據)
如果沙拉瓦南本次提供的1萬5666名馬國客工人數屬實,那馬國方面針對這項課題展現出的緊張感,就有點不合常理……
從有多少馬國人在新加坡丟掉工作、柔佛州因少掉新加坡客及越堤族消費而失去經濟動力,乃至馬國首相慕尤丁「殷切盼望」新加坡能和該國儘快恢復每日通關等和新加坡有關的議題不斷發酵的情況來看,馬國政府和民間明顯還是因為新馬兩國因疫情失去經濟交流的管道而倍感壓力。

新山商場少了新加坡遊客及越堤族的消費後顯得異常寂靜。(網際網路)
這種弔詭的情況,相信和馬國中央政府與柔佛州政府之間對相關數據的掌握存在巨大落差有很大關係。
上周柔佛州掌管人力資源事務的行政議員莫哈末依扎曾拋出震撼彈,稱州政府掌握到有將近20萬名在新加坡工作的柔佛人失業。這是目前為止最觸目驚心的數字。
然而,在更早之前的8月,柔佛州務大臣哈斯尼則表明「如果加上在新加坡失業的柔州人」,柔州預計有高達10萬人失業。換言之,扣除當地失業人口(約3萬9000人)後,在新加坡失業的柔州人約莫有6萬人左右。
一下20萬、一下6萬、一下1萬5000多……這種落差無疑導致馬國客工在新加坡失業對馬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無法以精確的數據量化。作為「前線州」的柔佛顯然已深深感受到少了新加坡客及馬國客工消費的市場究竟有多蕭條。
或許,這次冠病疫情帶給新馬兩國的,是一次總算能明白彼此間唇亡齒寒,因而重修舊好不再採取對抗姿態的契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