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經有5萬例確診了。
簡單的陳述事實的同一句話,椰子君這幾天聽到了好幾個版本。。。

來源:mashable SEA
在新加坡的小夥伴,講起來就有種老父親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新加坡就這麼大點地方,竟然有5萬例確診!
然而外邊的人比我們更詫異。國內的朋友一開口就是滿滿的懷疑和不敢相信:
「新加坡都能有5萬例確診???」

震驚歸震驚,感慨歸感慨,說到底還是這個新冠病毒太強悍,太難以攻克。
到現在各國都還只是處在加緊疫苗研發,繼續一些安全措施。除此之外,好像我們對於這個病毒也就無他計可施了。
這又再一次證明,人類雖說是萬物靈長,但始終在自然威脅面前也會有這麼一籌莫展的一面。

來源:getty image
然而據世衛組織近日給出的信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似乎還要繼續跟這個新冠病毒「和諧相處」?!
新冠危機百年一遇 影響將持續數十年
世衛組織對於新冠病毒的定義真的越來越「高級」,昨天他們再次召開會議評估當下的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樣形容這場新冠狀病毒:
全球百年一遇的公共衛生危機,影響將延續數十年。

來源:CNA
他還從各方面進一步解釋了當下的疫情情況,比如其實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的人,還是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
還有另外一點,經濟被打擊了,但疫情還在持續。
大家都心知肚明。
真正重創經濟的是各國的封鎖和阻斷措施。而經濟代價我們已經給了,倒閉潮、裁員潮一波已發生,一波在路上。

來源:AP
但儘管如此,還是不能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甚至還迫不得已地迎來第二波疫情反撲。
就像韓國,澳洲,日本,菲律賓,還有我們現在生活的這片土地,新加坡。
「很多國家都以為,或者說自信他們已經度過了最糟糕的時刻,但現實是新一輪疫情爆發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那些早期不見感染,或是情況比較輕微的國家,現在就在承受一波不斷攀升的確診和死亡。」

來源:WORLDOMETERS | 昨日新增
後邊這句明顯說的就是美國,巴西,印度等幾個病例最多的地方,病例就跟坐火箭一樣,每天至少單日增加5萬個病例!
沒錯,昨天巴西單日增加5萬2509個病例,已經是新加坡從1月23日到7月31日這半年來的確診病例總和,還多。
不過,現在也不是隔岸觀火的時候。
新加坡疫情
就跟餅乾夾心層一樣
新加坡的疫情就跟餅乾中間的那塊夾心層一樣,說嚴重,前邊還排著40多個國家,個個病例破5萬3。
說不嚴重,後邊還跟著百來個病例總數約1萬多的。
不知道這種局,新加坡又該怎麼破?

來源:worldometers
如果新冠疫情的影響,真的就如世衛形容的長達「數十年」,那麼新加坡此後的「數十年」,又該何去何從?
國內的網友一聽到這個「數十年」,反應還是很激烈的,分分鐘表示拒絕接受


更加崩潰的可能是那些一線的醫護人員。。。新冠病毒這坑當初說跳就跳,也沒人知道這坑竟然是個沒底的?

還記得前陣子本地關於冠病檢測人員3800新幣的月薪還有爭議,現在想來貌似真的不過分。

(招聘海報截圖)
因為新冠沒那麼快結束。
李顯龍總理針對疫情最初發表的幾次全國演講中,就有提到過了。
他的預測是一到兩年,甚至更久。我們也做好心理準備,嗯,沒有那麼快結束。
但現在世衛講新冠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十年」。

來源:st
關鍵是這人一輩子,不也才數十年?漫長到已經可以交棒給下一代人了。
美國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醫學權威專家福奇,在(31日)甚至做出了更令人震驚的預測,他說:
「新冠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不可能完全消失。」
相當於現在權威機構、專家都在表明,新冠的存在,影響遠超我們所能認知的範圍。

來源:cnbc
而新加坡,已經經歷了輸入型病例爆發,客工宿舍感染群激增,以及兩個月阻斷期,第一階段解封,正在解封的第二階段。
僅半年時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我們,已經被說服去適應新冠下的「新常態」:
你要戴口罩出門。
你不要去靠近人群。
你要常洗手,多消毒。
你一不舒服就要馬上看醫生。
你每進入一個商場,一家店,一個飯館,都要檢測體溫,做訪客登記。
誰知道現在這會說的「新常態」,在什麼時候就會變成「常態」?

來源:ST
前兩天在街上剛好路過這麼一個畫面:
一個看起來像是五、六歲的小女孩,小手牽著她媽媽的大手,側仰著頭問:
「媽咪這個mask我們還要戴多久?」
那個媽媽先皺眉,然後摸摸自己的口罩說,「很快。」
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只是說出自己的期待,像是在回答她的女兒,又像是在回應她自己。
新加坡 + 中國 強強聯手合作研發疫苗
但講真,希望和新冠共存,一個2020年就夠了!
目前擺脫新冠的希望已經和疫苗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就可惜疫苗是個千呼萬喚還不出來的東西。。。

來源:見水印
全球現在超過150個機構在研發疫苗,如果按照世衛組織的說法,要想疫苗真正能用到人身上,還得等到2021年。
說是這麼說,但進度說到底還是人推的。現在新加坡和中國要一起合作解決新冠疫情,這就是一個新希望!
副總理王瑞傑和中國副總理韓正打了個電話,雙方都同意將對抗冠病與公共衛生合作,納入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的議程。

來源:聯合早報
具體的合作內容將包括診斷、疫苗和治療方法的研發。
不得不說真讓人精神一振!新中兩國要是一起對抗冠病,那就是強強聯手!
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最早爆發疫情,但是疫情得控也是最快的。在新冠疫情的研究和控制經驗上,會更加全面系統。
而新加坡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個低死亡率。

來源:goodyfeed
據統計,新加坡每一千起確診病例中,死亡病例只有約0.84起。而全球每1000個確診病例中,平均出現70起死亡。
另外需要送到重症監護室的重病患者,也比其他國家要少很多!
新加坡最後一名重症患者,是在7月14日的時候出院的。之後兩周都沒有新增重症患者。
據相關專家評價,新加坡的優勢就在於長期對醫療衛生系統的完善和投資,而且採取的也是「曲線填平」的策略。

來源:livescience
新加坡的疫情控制其實就像一個求穩的天平。
不像中國可以短期「喊停」,就是為了讓本地的衛生醫療條件不過分緊張,不會出現像義大利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
這其實也是另一種良苦用心了。

來源:Asianone
接下來兩國一起合作對抗冠病,我們完全可以期待疫情會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局面!
所以椰友們,口罩繼續戴,安全措施繼續保持。
就算新冠不會消失,影響「數十年」,只要政府還在努力,大家還在配合,雙向之下不愁無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