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儲物流業在蕭條的就業市場中逆勢而起。(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貿工部(11日)公布的第二季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第二季經濟萎縮13.2%,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跌幅,貿工部長陳振聲更以新加坡「回不去疫情前的狀態」來形容我國的經濟前景。
加上早前人力部公布的勞動市場的慘澹數據,本地市場可謂一片愁雲慘霧。
不過,在疫情下還是有一些產業成功逆勢而起,開出更多職缺,成為低迷經濟中的亮點。
倉儲物流業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據求職網站「FastJobs」的數據,倉儲物流業在6、7月所刊登的工作職缺數量已經超越了去年位居榜首的零售及服務業。
職業介紹中心MCI Career Services的集團經理Angela Ang分析說,隨著人們的購物習慣已從線下轉往線上,倉儲物流業也因此出現人力需求。
「像是包裝員、倉庫助理和叉車司機這些工作都需要人力……倉儲相關職位的薪水有可能超過2000元,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是蠻有吸引力的。」
《海峽時報》報道,一家物流公司YCH Group開出了近30個職缺。這些職缺包括叉車司機、拖車司機、物流專員以及物流助理。
電子商務平台Ezbuy則有意再聘請包括倉儲助理在內的五名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製造業的操作員職缺也出現了增長。
Angela Ang表示,這是由於我國封鎖邊境導致許多業者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只不過,這些公司一般上只招聘三到六個月的短期員工,且工資較低,通常介於1200元至1600元之間。

FastJobs平台上倉儲物流相關行業開出的職缺最多。(網站截圖)
解封后職缺數量增多
FastJobs總經理林慧珊(譯音)告訴《海峽時報》,從本地6月2日開始解封至今,已有超過3000家公司企業在FastJobs平台刊登招聘廣告,這個數字與4月7日至6月1日病毒阻斷措施期間相比,攀升了87%。
在6月2日至6月14日期間刊登在FastJobs的工作職缺總數,也比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多了41%。
然而,整體而言開出職缺的公司和去年同比還是下滑了兩成。
其中,過去一直是本地就業市場大主顧的餐飲業及零售業都收緊了人力需求。
此外,頗受求職者歡迎的行政及書記類職缺也減少超過一半。
在職缺數量減少的同時,今年的求職者卻增加了25%,顯見僧多粥少的情況更為嚴峻。
上述數據僅以FastJobs平台為主。
據新加坡人力部統計,本地按季度調整的職缺比,在今年3月跌至0.71,也就是說100名求職者,必須競爭71個職缺。
0.71的職缺比是病毒阻斷措施展開前的數據。預料人力部接下來公布的數據將更能反映我國就業市場所受到的衝擊。
相對而言,新加坡去年一整年的職缺比為0.91,前年則是1.07。
除了工作職缺減少,大多數行業的薪資中位數也出現100元上下的波動,不過在這非常時期,求職者顯然不會太在意這些。
人力中介公司 BGC Group的部門經理Danny Siah認為,大多數求職者應該都願意將工資期望值下調10%到20%,相當於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公司的減薪幅度。

倍受疫情打擊的餐飲業開始收緊人力。(聯合早報)
僱傭補貼計劃降低失業率
另一方面,貿工部和人力部也在今天說明了政府究竟如何協助國人保住飯碗。
貿工部的第二季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指出,政府推出的僱傭補貼計劃有望把今年的居民失業率降低0.9個百分點。
人力部也在今天發布的就業情況報告透露,政府在過去四個月已協助2萬4000名求職者找到工作,當中以短期工居多,共有1萬3800人。
1萬3800名找到短期工的求職者當中,有5200人為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
找到長期工的求職者人數則為9800人,其中4600人是PM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