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水資源攸關新加坡存亡!
新加坡也必須做好長遠打算,投資發展供水設施應付未來需求。
昨日在濱海堤壩十周年慶活動上,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表示為了確保新加坡的水供安全,政府制定長期計劃,同時興建更多基礎設施,包括在2020年前啟用靠近濱海蓄水池,能同時處理海水和淡水的一座新海水淡化廠。
而新加坡的人們在節約用水方面也要盡一分力,新的用水量目標,在2030年前,將家庭用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從目前的140升減少到130升。

目前新加坡的家庭人均用水量在2009年為每天155升,去年減至143升,已接近2030年的原定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可藉助智能科技,公用事業局有一系列計劃協助大家。
比如公用局在2016年至2017年間在榜鵝試用的智能水錶,參與家庭每月用水量可減少達5%。

當然新加坡不光是水資源重要,電也很重要。
為了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國家環境局也制定了計劃。
將調高燈具最低能源效率標準,逐漸淘汰傳統的鹵素燈泡,鼓勵大家使用更加節能的電燈。

而且從2023年起,新加坡售賣的所有燈泡都必須達到LED燈泡能源效率的最低值,這將為家庭用戶每年節省約350萬元的能源費用。
LED燈售價略高於白熾燈泡,但仍比一體式螢光燈便宜。LED燈也使用較少能源而且使用壽命更長。
另外從明年11月開始,原本只需要在能源標籤獲得1個勾,就能售賣的白熾燈泡,將必須獲得2個勾。
國家環境局也將擴大「強制性能源標籤計劃」,規定在本地媒體宣傳電器產品時,必須展示產品的能源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