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有一句流行語:「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說的不是存儲量,而是網際網路上凡走過必留痕跡的特點。
哪怕是年少輕狂、一時憤激的言語或行為,即使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即使已經從你的電子器材甚至你個人的記憶刪除了,還是隨時可能回來咬你一口,特別是當你投入於緊鑼密鼓的競選活動時。
本屆大選競逐惹蘭加由單選區的工人黨候選人劉宇揚在這方面就有切身體驗,一些「黑歷史」在競選期的重要節點被人起底,然後在幾天後的選舉落敗。
令人更預料不到的是,幾乎相同的橋段,也在短短几天后發生在劉宇揚的對手,也就是人民行動黨候選人黃志明的身上。
但我們先從劉宇揚說起。

4月30日,劉宇揚(右)在實里達購物中心外與選民交流。(聯合早報)
劉宇揚在冠病疫情期間,曾在簡訊中狂飆髒話,把公共服務、飛過盛港上空的戰鬥機噪音,以及他在參與接見選民活動中聯繫、不斷撥打他的個人電話號碼的居民等等都罵了一頓。
結果,今年4月29日,也就是本屆大選競選期的最後階段,他的簡訊的截圖被人在網上瘋傳,使他在隔天凌晨在臉書上公開發文道歉。
劉宇揚最終在惹蘭加由區獲得48.53%的選票,以微小差距不敵人民行動黨候選人黃志明。
飆髒話事件讓劉宇揚流失多少選票不好說,我們只能肯定他與該區議席失之交臂,即便他預計能以得票率最高的敗選候選人身份獲得非選區議席,他若有選擇,相信更想以當選議員身份踏入國會殿堂。
他的對手黃志明倒不是國會新鮮人,曾在2015年當選,還擔任過教育部長(學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長,卻在2020年大選意外落敗。
這次再度當選,相信有不少人認為他可能重返內閣。
但5月6日,也就是投票日之後的第三天,他卻通過全國職工總會(簡稱職總)發聲明表示,已向黃循財總理提出請求,不要給他安排任何政府職務。

5月4日凌晨,黃志明(戴花環者)與支持者在楊厝港體育場的行動黨集合中心合照。(聯合早報)
這個令人意外的消息,源自一名前教師5月1日在網上發文,憶述黃志明2017年在一場新進教師對話會上的不當言行。
黃志明在聲明中說,他非常珍視教師每天所付出的辛勞,也表示這場對話距今已近10年,他已不記得當天確切的用詞。
「如果我當時的用語不夠尊重,尤其與會者是本著善意在提出問題,我對此深感遺憾。我本應處理得更好,我在此誠懇致歉。我已經收到並接受相關反饋,也會持續努力改進。」
黃志明這段「黑歷史」雖然比劉宇揚遲了兩天才踢爆,但時間點仍然是投票日之前,對他的得票率有沒有影響一樣不好說,仕途也看似受到同樣性質的挫折。
但是,既然51.47%的惹蘭加由選區居民願意給黃志明手上的一票,那接下來就看大家願不願意給他一個機會證明自己。同樣地,劉宇揚如果可以放下這次的挫折,繼續努力服務惹蘭加由區居民,下屆大選未嘗沒有勝算。
無論是黃志明或是劉宇揚,犯錯都不等於被判「死刑」,只要接下來的五年里咬緊牙根好好做,哪怕網際網路的確有記憶,時間依然會是最有效的療傷藥和「失憶藥水」。
只是,這兩位對手的遭遇這麼相似,恐怕是誰都始料不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