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雇移民一直都是很受商業人士歡迎的移民項目,這種先拿EP後申綠卡的方式比較穩妥,憑藉性價比高、條件寬鬆、辦理快速等優勢,成為了廣大移民者的「心頭好」。

9月1日起,新加坡EP申請正式進入COMPASS打分時代!(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互補專才評估框架打分制度)
EP申請人除了需要滿足基礎薪資標準外,還需要在框架系統下獲得至少40分才能申請就業准證。這次新政策不但適用於2023年9月1日新申請人,2024年9月1日起到期的EP續簽人也需要注意。

面對新的評分機制,有意申請EP和即將續簽EP的外籍人士,可以事先計算自己的COMPASS分數,提前做好規劃,必要時可以向精準移民的專業人士諮詢以獲得專業意見哦~
今天針對這份評分表,詳細給大家拆解下。
第一項:薪資
薪資標準將以競次排序的方式進行打分。在綜合考察申請人的崗位、年齡和與新加坡本地同級別的PMET員工(P指專家Professionals、M指經理級Manager、E指管理層Executives、T指技術人員Technicians)的比較後,將按照申請人所在的百分位給予相應的打分。
如果你的工資達到前90%的水平,將獲得20分;如果工資處於65%至90%之間,將獲得10分;如果工資低於65%,則無法獲得打分。

第二項:學歷
如果你本科以上學歷,至少得10分;如果是新加坡認定的頂尖大學畢業,可以拿到20分。
可獲得20分的「頂級學府」範圍包括:
國際排名前100名的大學及亞洲其他知名大學;
新加坡本土公立大學;
在特定專業領域獲得高度認可的專業學府。

新加坡人力部認定的中國內地「頂級學府」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畢業於以上院校的申請人可以在C2項中獲得20分。
第三項:員工多樣性程度
新加坡一直鼓勵企業打造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員工團隊。多樣性的員工團隊能夠為企業帶來許多優勢和機會,幫助企業獲得創新、提供多元化的新想法和資源網絡。
所以申請者的國籍需在公司PMET中占據一定比例,對於很多中國申請人來說,如果公司以中國籍員工為主,那麼這一項很難拿到高分。

第四項:對本地人就業的支持
根據C4標準,EP申請將考察企業對新加坡本地就業市場的扶持情況。COMPASS框架認可那些致力於為新加坡本地勞動力創造機會,並建立由本地和外國PMET(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互補團隊的企業。

第五項:稀缺技能
如果你的職業是屬於SOL清單上的27項新加坡緊缺職業,那麼可以加20分。

第六項:經濟優先戰略加分
這個分就比較難拿到,需要公司在創新和國際化項目方面與新加坡政府有合作。
這樣分析下來,以開公司自自雇的形式拿到EP准證,實際上並不難達到要求。只需要申請人是本科學歷,工資開高一點,基本上都夠40分了。如果你在學歷上有硬傷,比如說是大專學歷,那麼可以考慮現在新加坡讀一個專升碩,一年就能夠畢業。

而且,實行打分制度之後,基本上是機器審核,相比以前人工審核,審批周期會大大縮短。
這樣看來,評分框架下雖然對於打工人來說拿到EP更難,但是對於開公司自雇的申請人來說,可能會更容易。

對於想要申請EP的投資者來說,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如何在新加坡社會中做出貢獻,是有助於找到申請EP的突破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