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難免會有感冒發燒,腸胃不適的症狀,尤其對於出門在外的小留學生們來說,家長最擔心孩子生病,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得提前做好出門在外就醫攻略,以備不時之需。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和中國的有所不同,實行的是嚴格的雙層雙向轉診制度。規定的流程是這樣的:除急診外,病人要先進社區醫院或者私人診所就地治療,經過社區醫院或者私人診所診斷,開介紹信,才能轉入大醫院。所以你直接去大醫院,人家管你要診所介紹信也不要覺得吃驚了!說白了就是,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
01
就醫途徑
初次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些人難免會水土不服,上吐下瀉,感冒發燒,如果是小病小痛,無需緊張,出國之前攜帶一些感冒藥,過敏藥,腸胃藥等,防患於未然。如果自己解決不了,那就去看醫生吧。
診所
新加坡的診所有兩種:政府綜合診所和家庭醫生診所。
政府綜合診所,英文名叫:Polyclinic,每個社區都有Polyclinic,因由政府經營,部分醫藥費受政府補貼,新加坡公民及PR看病會有優惠,所以人也比較多,等待時間較長。
家庭醫生診所,英文名叫: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Family Clinics, 是新加坡最初級的醫療保健單位,在新加坡,幾乎每一個住宅區都有家庭醫生診所。家庭醫生診所是私人運營,也稱私人診所,通常人比較少,等待時間也比較短。
不管是政府綜合診所,還是家庭醫生診所,他們主要負責門診治療,都具有正規執照,隨訪出院病人,疫苗接種,健康檢查和教育等,是屬於短時間的看診,收費較少。舉例來說,對於一些常見的頭疼腦熱現象,患者只需找診所確診和拿藥即可。但對於一些診所無法診斷的病情,他們會開一張轉診單,將患者介紹給專科醫院,或者是公立和私立醫院。
醫院
新加坡醫療系統分工比較明確,門診可以由各種醫療機構提供,而住院服務則主要由醫院提供。而醫院又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公立醫療和私立醫療在診病人中所占的份額分別是20%和80%,住院病人分別是80%和20%。在公立醫療機構就診一般需要預約,等待時間長,也不能自由選擇醫生。私立醫療機構由於患者少,不需要預約,還可以自己選擇醫生,候診時間短。
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直接去醫院的24小時急診部,等待時間視病情而定。如果必要,也可以呼叫救護車,新加坡救護車電話是995,救護車會把病人送到最近的一家政府醫院的急診部就醫。
新加坡的醫院是先看病,後收錢,而且醫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門診費,所以也不用擔心為了利益而開具昂貴而且療效一般的藥物。(話說日本也是醫藥分開,中國值得借鑑)
02
就醫流程
了解了新加坡的就醫途徑,基本也就知道流程了吧。
病情不緊急診所診斷(解決)回家
病情不緊急診所診斷(未解決)開介紹信轉上級醫院醫院診斷手術/住院(如需)回家
病情緊急醫院急診部(如需可呼叫995)診斷(解決)回家
病情緊急醫院急診部(如需可呼叫995)診斷(未解決)轉醫院專科醫生診斷手術/住院(如需)回家
• end •
編輯 | 小管家
圖 | 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