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早在冠病疫情暴發前,就已有在特定時候如感冒或冬天預防特定疾病時佩戴口罩的習慣。(Japan Insider)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23年新年獻詞中曾表示,如果疫情保持穩定,政府或會解除剩餘的防疫限制,正式邁向疫後常態。
一般相信,此中所指的,應是在公共運輸和醫療機構仍要佩戴口罩等碩果僅存的相關規定。
衛生部長王乙康上周五(1月27日)指出,儘管長假後的確診病例通常會大幅增加,但這次農曆新年的數據卻保持平穩,據此認定本地疫情已穩定下來。
近幾日,新加坡主流媒體也開始報道醫學專家稱在公共運輸等場合佩戴口罩已無必要的說法。
根據過去幾次當局鬆綁防疫規定的經驗,大致可推斷這是在拔草測風向,或許再過不久,新加坡就有可能隨全球趨勢,全面廢除口罩規定。

新加坡目前僅強制在公共運輸及醫療場所佩戴口罩。(海峽時報)
不過,鬆綁歸鬆綁,即使沒有硬性規定,相信仍有不少人會持續佩戴口罩,這種情況與最近相繼鬆綁口罩規定的日本及韓國如出一轍。
韓國在1月30日開始取消強制戴口罩的政策,僅規定醫院及公共運輸需要佩戴。
日本則宣布將在5月把冠病感染的分類等級降至與季節性流感同級,並解除口罩令。
日韓兩國的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打算在規定鬆綁後繼續佩戴口罩。
其中,有65%韓國受訪者在1月進行的調查中表示他們傾向保留室內口罩令,日本的一項民調則有76.7%受訪者表示,即使口罩規定解除,他們仍會繼續戴口罩。
根據外媒《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英國廣播公司 BBC 的分析,這類「明明可以不戴,卻選擇繼續戴」的現象之所以存在,至少和以下四個原因有關。
一、舊習難改
早在冠病疫情暴發前,公民素質較佳的日韓兩國民眾就已經常在感冒或預防冬天疾病時,自動自發佩戴口罩。
加上近兩年多來,戴口罩成了硬性規定,更讓戴口罩成為反射動作,進一步使這種習慣根深蒂固。
因此,當局放鬆規定,民眾卻傾向繼續佩戴口罩的原因就不難想像了。
此外,「愛美」也是部分日韓民眾不願卸除口罩的原因。
日本《產經新聞》去年12月報道,一家藥品及化妝品製造業者所做民調顯示,有四成日本受訪者戴口罩不是為了防疫。女性方面,約六成是為了不讓他人發現自己沒化妝,男性則有約46%是為了禮貌。
兩組分別在日韓爆紅的詞彙,充分說明了兩國部分民眾這種不欲「盛世容顏」公諸於世的想法。 在日本,有人將口罩取名為「顏パンツ」(Kao pantsu),即「遮臉小褲褲」的意思,意思是只要出門不戴口罩,就像沒穿內褲一樣,讓人害臊。
在韓國,則流行一種新創詞語:「Magikkun」(罩騙),用來形容戴起口罩更好看的人。 「Magikkun」是由Mask(口罩的英文)及「Sagikkun」組成的復合詞。「Sagikkun」在韓語中是「欺詐」的意思。
兩種詞語都非常形象貼切地形容了日韓民眾,尤其是年輕族群,為何在外堅持「猶戴口罩半遮面」。

日本有部分年輕人對於不戴口罩出門感到壓力。(路透社)
曾撰寫過口罩相關文獻的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譯音)分析,口罩讓許多韓國人得以擺脫保持美麗儀容的社會壓力。
「把臉遮起來讓人們感到安心,因為完全露臉會讓他們感到不自在。」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22年韓國環球小姐Hanna Kim直言,她過去常常會擔心他人是否認為她戴與不戴口罩臉有所不同。
「雖然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防疫,但有很多朋友說戴口罩更舒服,因為他們不必化妝,或者可以隱藏皮膚問題。」
一項針對435名韓國青少年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年輕人除了認為戴口罩能防冠病,還可以「遮住臉」。

「Magikkun」(罩騙)於疫情暴發後,成為韓國社交媒體的流行語。(法新社)
二、衛生官員仍建議佩戴口罩
儘管日韓兩國疫情已逐漸穩定,但相關衛生官員仍持續警告再度感染的風險,並提醒全球旅遊限制放寬可能導致疫情復燃。
有民眾因此認為風險猶在,不如繼續戴著。
加上日本保持室內戴口罩,戶外可不戴的政策,以及韓國放寬規定後,在公共運輸及醫療機構仍需戴口罩,一些人認為口罩拿上拿下太麻煩,乾脆一直戴著。

儘管韓國已放寬至只需在公共運輸及醫療場所佩戴口罩,但在一般公眾場合中,佩戴口罩的民眾仍為多數。(法新社)
三、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口罩風氣持續不墜的導因之一。
對日韓民眾而言,公共場合戴口罩是一種基本禮儀,以避免他人因為自己而染病,尤其是在無法確定四周的人是否為免疫力低下族群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音)就坦承,他個人持續佩戴口罩就是為了塑造一種「自己是不願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形象,不完全與他對科學證據的信念有關。

日本民眾早在疫情前就有生病時自動自發戴口罩,避免害他人染病的習慣。(法新社)
四、空氣污染
此外,韓國近年因細塵導致的空氣污染,也讓當地民眾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以避免咳嗽、打噴嚏及胸悶等健康問題。
根據韓國氣象部門的數據,當地去年空氣中的懸浮顆粒PM2.5的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18微克,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每立方米不超過5微克的安全標準。
新加坡:想繼續「罩著」的人相信仍為數不少 新加坡早在去年8月29日便不再強制室內得戴口罩,僅留下公共運輸及醫療場所戴口罩的規定,但舉目所見,仍有不少國人因各種原因持續佩戴口罩。
即使未來真的全面撤除佩戴口罩的相關規定,相信不少人依然會基於安全、不想「全臉」示人、甚或為了不必硬對他人擠出笑容等原因,而繼續佩戴口罩。
隨著疫情趨緩,冠病危險性降低,防疫政策勢必持續在生命安全與生活便利之間,做出適當調整。
口罩規定亦然。規定放寬後,還戴不戴,每個人難免意見不同。
為避免爭議,在規定以內的,遵守便是。規定以外,則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是否要戴,但也不必用道德綁架,去看待周遭戴或不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