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新加坡生活有多難?
一面疫情反覆,雖然「躺平」,但感染了還是要醫治,還是要居家!一面通脹逐步拉高,生活成本不斷上漲...
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圖:來源自網絡)
「疫情」常態化帶來的新消費
……
從7月1日起,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不再享有看診津貼,不少新加坡人因此轉向收費較低的中西醫社區或義診服務。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發後,新加坡啟動1000多家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簡稱PHPC),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新加坡居民,到計劃下的這些診所看診,只須付10元。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則是5元。從7月1日起,這類患者到公共衛生防範診所和綜合診療所看病,不再享有津貼。
不過,通過社保援助計劃(CHAS)的病患,在看診時仍享有相應的津貼。新加坡也有不同機構提供額外的補貼,以減輕患者看病的經濟負擔。

(圖:來源自網絡)
非盈利慈善醫療組織善達社區保健機構(SATA CommHealth)就為建國一代、立國一代,以及持有藍色和橙色CHAS卡的公眾提供10%的額外津貼。7月首個星期內看診的患者,相比6月每周的人數增加20%。
除了西醫診所,也有患者選擇到中醫義診所看診。前去看診的人數從7月開始有所增加,其中10%是新患者。很多患者希望通過中醫調理,改善種種「長期新冠」的症狀,包括氣喘、心悸、腦霧、耳鳴等。
Ava(化名)今年47歲,曾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022年3月染上新冠時,選擇到西醫診所看病。
「病發時,我的喉嚨很痛,也一直咳嗽,想說看西醫更快見效。西醫的費用通常會比較高,但因為之前有10元的津貼,那時看診和拿藥就比較負擔得起。」
康復後,因擔心新冠對肺部的影響,決定去看中醫調理。她平常在碧山住家附近的私人中醫診所看診,近日打算轉到義診診所,預計可節省超過80%的費用。

(圖:來源自網絡)
核心通脹率13年以來新高
消費掏空錢包
……
統計局最新數據,新加坡6月核心通脹率達到4.4%,是13年以來的新高!
這也說明新加坡的物價漲得很厲害。
數據顯示,食品服務和非熟食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5月食品通脹為4.5%,6月達到5.4%。
肉(+10.1%),魚跟海鮮(+8.4%),牛奶、芝士、雞蛋(+6.2%),食用油(+5.5%)。
零售和其他商品,從 5 月的 1.8% 上升到 6 月的 3.1%,原因是藥品和保健品成本上升。
6月電費和煤氣費增幅為20%,比5月的19.9%還要高。
汽車和油價上漲更強勁,私人陸路交通的通脹率從5月的18.5%,增加到6月21.9%。(擁車證COE也飆破新高,破11萬新元)
住宿通脹率從4%升至4.2%,房屋租金的漲幅更大。一個單人住的房間沒有空調,現在房租一個月680新。而這個沒有空調的小房間,從10月起就要漲租到750新。
由於生活必需品都在漲的情況下,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整體消費也在增加。
2021年下半年,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整體消費上升3.1%。但在2022年上半年,整體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5.2%。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還要漲下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