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
在飲食上可能都有些不適應
畢竟我們大中國的「8大菜系」
和本地的「南洋美食」
差距總是有些遠
大家在新加坡適應本地美食的過程中
總是有很多體驗和無奈
一起來看看這位朋友的分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MY溪溪
和隊友帶孩子出門遛彎,路遇一個蒼蠅館子廣告招牌,牌子上是亮晃晃的巨大烤魚圖片。
圖片看起來油色紅潤皮酥魚軟有點萬州烤魚的意思,再定睛一看,招牌上寫著碩大四個字:娘惹魚尾。

圖源:網絡示意圖
隊友在旁口水滴嗒:好想吃!
我默默地:yue了。

很明顯,現在的矛盾,是四川人日益增長的香香嘴需要和新加坡不平衡不充分的口味發展間的矛盾。
在新加坡生活的時間不算很短了。 神經兮兮的天氣變化已經適應,悶熱溫度和濕度也基本適應,鼻炎不再常犯,但始終不大能融入的,是這邊的「美食文化」。如果是短暫旅遊嘗試倒是挺新鮮,可要是天天都吃這些……

毒舌一點,新加坡壓根兒沒本地美食(四川人吶喊)。
身為走到哪都堅持「川菜天下第一」的那一類討嫌四川人,已經不止一次和閨蜜吐槽:新加坡,美食荒漠罷遼。

這幾年把新加坡所謂的本地美食都吃過一圈,唯二喜歡的:一是辣椒螃蟹,一是海南雞飯。其實烤雞翅膀也有不少好吃的,但這應該不能算是新加坡特色。
叻沙、椰漿飯、粿條、沙嗲、印度煎餅、各種本地特色醬料……不是說無法入口的那種難吃(otak除外,真的很難不歧視otak),但嘗試過一次就想婉拒下一次。

otak 味道很好,謝謝,下次別再給我點了。
朋友說,之前去新加坡吃過粵菜還挺好吃的啊?
的確是有好吃的,但好吃的是中國味道,坐個高鐵飛機就可以在廣州深圳福清廈門吃到頂呱呱的,根本沒必要專門為此飛來新加坡😅

雖然新加坡的川菜館也越來越多,但想在四川一樣吃到特別地道的真的太難了。很多調料和蔬菜肉類都是四川限定不說,就算能空運來,也沒那麼新鮮,調料也很難備齊。
誰能想到提到火鍋,讓我狂豎拇指的是小龍坎呢?曾經和姐妹們一起吐槽小龍坎的話都變成迴旋鏢扎在我身上😅

以前和姐妹們吐槽小龍坎 而且一家平平無奇的店,到新加坡後價格飛起N倍。
三個人吃頓小龍坎,八九百(人民幣);五個人吃頓海底撈,一千五六。
和姐妹吐槽,姐妹還要扎心說一句八百塊夠我們吃幾次三口煮了,不比小龍坎海底撈好吃多了嗎!

不吃三口煮難道是因為我不想嗎
更悲傷的是,新加坡沒有農村,新鮮蔬菜水果還能指望一些進口,而新鮮肉類只能屬於天方夜譚了。 我媽不止一次問我,這裡為什麼買不到土雞土鴨啊?
這裡的雞為啥不到一個小時就燉爛了啊?
這裡為啥不讓吃兔子啊?
呃,是啊,這是為啥我也很想知道啊

曾經新加坡本來是有兔肉吃的,然而我還沒吃到,這道菜就沒了……
因為新加坡人覺得,兔兔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
所以Bunny Wonderland聯合家兔協會(House Rabbit Society Singapore)強烈反對,在Facebook上聯名請願,要求餐館從菜單上刪除兩道兔肉特色菜。
Fine,刪除,栓Q。

請願刪除兔肉火鍋⬆️
熱愛兔肉的四川人沒惹過你們任何人
不過請願的5000多人也有合理的理由,因為兔子是作為寵物而非食物運輸來新加坡的,那麼就應該享有「寵物」的待遇,不能成為人們的盤中餐。
還好新加坡已經不是20年前的新加坡(隊友說20年前屬於左宗棠雞級別的川菜),雖然愛不上娘惹菜印度菜馬來菜,但除了這些本地口味以外還有非常非常多的選擇。比如粵菜、湘菜啦,日餐泰餐西餐啦,各種好吃的甜品啦,還是能吃到很多美食的。

當然了,四川人在他鄉也不是束手無策。畢竟論吃,我們是有點執著在身上的。 一些外面吃不到的味道,在家裡還能鞭策隊友1:1還原。
就像隊友苦心經營了N次、失敗了N次,才終於在這四季皆夏天的天氣里成功起好的泡菜罈子。裡面泡的不是菜,而是我們的一抹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