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過去新加坡的私會黨組織較嚴密,如今的街頭黨則較鬆散,沒有固定的活動地盤,且常見跳槽情況。
過去那種歃血為盟,「一日兄弟,終身兄弟」的私會黨團伙在新加坡已經罕見,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隨時跳槽的街頭黨;加入幫派也從過去的是為了爭奪地盤謀取利益,轉為找人陪伴。
經新加坡警察部隊多年強力取締以及社會風潮改變下,新加坡應該已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私會黨,而是組織鬆散的街頭黨。
以往私會黨員一旦加入某個幫派就是一輩子的事,入黨的目的是為了謀取各種利益,幫派間的衝突也經常是為了爭奪利益而引起。但現在的私會黨員加入幫派主要是為了尋求陪伴、尋求保護或同儕壓力等,並經常為了一些「小事」如瞪眼或說彼此壞話等而起衝突。
相比過去組織較為嚴密的私會黨,如今的街頭黨組織鬆散,也沒有過去私會黨占據某個地盤的概念,他們可能今天在市區遊蕩,明天就跑到北部鬧事,這對警方的執法行動形成新的挑戰。

新加坡私會黨取締組除了在夜間娛樂場所展開執法行動,也會到人流量高的地方如咖啡店、組屋底層,甚至是購物中心進行突擊。 ((取自《聯合早報》/新加坡警方提供)
新加坡刑事偵查局私會黨取締組組長張國良副警監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過去一旦鎖定某個嫌犯是哪個幫派的成員,只要到幫派活動的地盤調查,或找到同幫派的老大或其他成員,通常就會有收穫。
「現在的街頭黨員今天可以加入這個幫派,明天就換去另一個。忠誠在他們血液中是不存在的。加上街頭黨沒有固定的活動地盤,警方的追查的方式也和過去有所不同。」
隨著調查技術的進步,除了實地調查,調查人員也藉助科技和遍布全島的警方電眼,將觸犯法律的街頭黨成員繩之以法。
街頭黨員或許不再「忠肝義膽」
今天的街頭黨員或許不再「忠肝義膽」,但他們多疑和狡猾的程度比起私會黨成員也毫不遜色。
「有一回,我們到一處私宅區捉捕一名街頭黨成員,警員攻入屋內時他已不見蹤影,但私人物品還在,相信他逃得不遠。」
張國良立刻請求K9警犬組的協助,經過約3小時的搜捕,終於在一棟興建中的排屋內,找到嫌犯的蹤影。 「原來,嫌犯在我們攻堅時,從2樓窗口爬出,再通過鄰居的家逃走。」
張國良說,新加坡的私會黨活動雖然已受到控制,相關的法紀問題也比以往少了許多,但這不意味著警方的工作就能鬆懈下來,私會黨取締組仍繼續密切監視本地私會黨的活動,以防他們死灰復燃。
「私會黨取締組會繼續嚴格執法,並通過公眾教育的方式,繼續向年輕人宣導切勿加入私會黨的信息,讓他們能遠離幫派活動。」
加入私會黨取締組7年的張國良說,他為他的工作感到很榮幸,也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協助維護新加坡的治安和保護公眾的安全。
為青少年輔導辦活動 引上正途規劃人生
過去10年涉及私會黨活動而被捕的人數大幅下降,從2013年的約1000人,減少至2022年的約300人。
張國良說,這可歸功於私會黨取締組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監控私會黨團伙,除了逮捕觸犯法律的私會黨成員,也積極掃蕩私會黨成員可能聚集的不同地點。
他說,雖然在警方文告中不時看到當局到夜間娛樂場所取締私會黨活動,但只要是人流量高的地方,如咖啡店、組屋底層,甚至是購物中心都有可能成為私會黨聚集的地點。
「我們也會在佳節期間以及在懷疑可能有私會黨員群聚的活動加強執法活動,以起到震懾作用和儘早發現幫派活動,維護公眾安全。」
前黨羽現身說法 教青少年對「兄弟」說「不」
除了執法,私會黨取締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公眾教育。
張國良說,私會黨取締組會和不同的夥伴機構合作,包括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教育部和新加坡監獄署等利益相關機構,發展和執行預防和改造計劃。
例如正途引導計劃(Streetwise Programme)主要針對10歲至19歲,涉及街頭黨活動的青年,通過個人和家庭輔導以及團體活動等,灌輸青少年正確的意識,協助他們遠離幫派生活,重新規劃人生。
「自新學習營」(Camp ACE)計劃,則通過戶外活動、小組討論和前私會黨成員的現身說法,讓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了解私會黨的真面目,並學會對幫派「兄弟」說「不」。
張國良說,私會黨取締組組員會定期到不同學校宣導切勿加入私會黨的信息,以及加入私會黨的後果等,避免青少年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