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薇拉
很多很多年前,知性優雅的初中地理老師密斯趙,在課堂上敲著黑板聊起新加坡:乾淨,皮鞋一個星期都不用擦,一點兒灰塵都沒有。我當時驚嘆不已——這著實超出了我的想像範圍,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去看看!
自從閨蜜移居新加坡,我前後去過兩次,每次的主題除了逛街,便是吃。第一次臨行前,在家宴上,姐夫把新加坡歷史和人文給我填鴨式科普了一通,甚至還談到了當地的淡水處理問題,最後不忘叮囑:好吃的太多了,一定要吃個夠!

新加坡當然有很多好吃的,但最讓我嚮往的還是海南雞飯。因為早就聽說牛車水有世界上唯一一家路邊的米其林一星食店——了凡,那裡的海南雞飯(油雞飯)是一絕。(聽說現在多了好多平價米其林一星,住在新加坡的人還真幸福。)
閨蜜聽說我要去吃,不以為然:那家店每次都排隊等很久,還是先到我們辦公室樓下吃威南記吧,名氣也不小。

我欣然答應——既然要品嘗米其林一星的海南雞飯,總得先嘗嘗其他家的,好橫向對比一下,否則,怎麼個好法都說不出來。
對於喜歡的食物,我總是抱著嚴肅的態度,比如鍾愛重乳酪切片,就把不同店的都吃一遍,發現還是羅莎的料最足;為紅絲絨蛋糕背後的故事著迷,於是又嘗了一圈,還順帶給某某店提了改進建議,說他們家的紅絲絨太乾澀,搞得店員不知所措。
在中心城區兜兜轉轉了幾圈,終於找到這家大而亮堂的店。威南記被一眾寫字樓包圍著,一到中午也是人聲鼎沸。因為閨蜜要趕著回辦公室上班,我們匆忙點了幾道招牌菜,草草吃完。


威南記
WEI NAN KEE

海南雞飯當然比西南財大四食堂二樓的好太多,可能是雞的品種不同,也可能是醬料不同,總之能讓人安慰。但我心中還是有放不下的執念,於是隔天又一個人晃悠去了牛車水。
睡個懶覺再出門,已接近中午了,還好新加坡是個精巧的地方,到哪裡都不會覺得大費周折。直奔了凡而去,發現排隊的人太多,於是在附近逛了一圈,在街邊甜品店點了一碗杏仁腐竹,這樣的混搭有些奇怪,但涼涼的清甜,頓時暑氣全消。
混到快兩點了,再去看,店門口人少了一些,於是鼓起勇氣排隊。這真的算得上世上最樸素的米其林餐廳了。大紅底配黑字的亞克力招牌「了凡 Hawker CHAN」,屋檐下掛了幾個燈籠,再無多餘裝飾。從隊伍中就能看出,這其貌不揚的小店,吸引了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遊人。

等了約摸20分鐘,來到櫃檯前,一份份流水線上出產的快餐,讓我聯想起上次在萊佛士酒店Lounge Bar喝的那杯新加坡司令——不過癮!
心裡咯噔一下,但來都來了,怎麼也得硬著頭皮試一下,於是點了5新的油雞飯和3.5新的特色豆芽,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

這油雞的口感堪稱經典
皮應該是烤過的,酥而不焦,水煮雞肉的火候也極好,肉未與皮脫離,表面還有一點兒發亮,鮮嫩爽滑有彈性,一口咬下去,一塊雞就有了不同的層次和內涵。
蘸料的味道已經不重要,光是這口感,足以看出廚師對食材的尊重——用最簡單的處理方式激發出最美妙的舌尖體驗,這是多少年積累的經驗所成。再嘗了豆芽,也是肥嫩多汁,還帶著原來的清香。大道至簡,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卓越,所以這顆米其林一星名副其實。

莆田
當然,除了海南雞飯,新加坡確實還有太多好吃的。
因為連日幫閨蜜在家打雜,她請我去吃另一家米其林一星——莆田。這家店曾經在深圳的來福士吃過,沒想到竟然發源於新加坡。

可能考慮到入鄉隨俗,國內那家會在福建菜的基礎上搭配著賣湘菜,而新加坡原版則把鮮美清淡發揮得淋漓盡致。因為時至四月,正是南方吃蟶子的好時候,我們點了兩道以蟶子為原料的菜。
老酒豎蟶和蔥姜炒蟶
最為驚艷的是前者。一個巴掌大的瓷罐里,豎著插滿了蟶子,乍一看灰頭土臉其貌不揚,但一入口,一股黃酒香氣作底,加上薑片的辛辣,海產的腥氣全無,蟶子又被蒸得肥美多汁,厚厚的肉身竟然有了嬌嫩之氣,蘸上點兒辣醬,濃淡相宜,讓人陶醉。

說到吃炒蟶,重點不在蟶子本身,而是要將勾芡的湯汁一股腦澆在包菜飯上,混合著一起送進嘴裡。那種滿足感,讓人想起小時候的醬油飯,一種踏實的外婆家的溫暖油然而生。

有時候,食物總是能超越本身,帶給我們很多關於人和事的美好回憶。還記得來新加坡的第二天,勉強為閨蜜一家做飯,她讓女兒做謝飯禱告。
其實飯菜做得難以描述,但一想起小傢伙嗲聲嗲氣的說「求主記惦Ivy阿姨的辛苦,求你保守我們……」頓時覺得那是非常美好的一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