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的「潘朵拉文件」,揭露了各國權貴那些「看不見的財富」。(網際網路示意圖)
作者 李國豪
繼2016年的「巴拿馬文件」和2017年的「天堂文件」後,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近日又再釋出「潘朵拉文件」。
據報道,這項由來自117個國家的600名記者參與的調查行動,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透過爬梳1200萬份財務相關文件,揭露了全球一些政客和富豪隱藏財富、避稅,乃至洗錢的行徑。
全球至少有35名現任和前任國家領袖,如約旦國王阿卜杜拉、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捷克總理巴比斯、肯亞總統肯雅塔、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兩人的親信等,皆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鄰國馬來西亞也有幾位現任和前任政治人物上榜。
他們分別是馬國財政部長東姑扎夫魯、巫統主席阿末扎希、前財長達因(Daim Zainudddin),以及反對黨公正黨議員梁自堅。

馬國財長東姑扎夫魯的名字出現在潘朵拉文件中。(馬新社)
何謂離岸公司?
「潘朵拉文件」所揭露的,主要是相關人士透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的方式,達到隱蔽錢財及避稅的效果。
簡而言之,在一些稅務較低的「避稅天堂」設立離岸公司本身在法律上並不算是違法行為。
然而,有人設立離岸公司是為了逃稅,有人也可能基於某些「不能說」的因素,而必須透過在「避稅天堂」設立離岸公司戶口的方式移動錢財,來隱瞞自己的財富。 相關離岸國家或地區的特徵包括:
容易設立公司;
保密程度高,當地法律讓外界難以識別公司的所有人;
徵收極低的企業稅或免稅。
相關人士在上述地點設立一家沒有任何員工或辦公室的空殼公司,並透過支付一筆年費,即可維持公司運作,也能反向透過離岸公司在其他國家掌握房地產等資產。
比較常被提及的地方包括了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等地。

英屬維京群島是其中一個設立離岸公司的熱門地點。(網際網路)
馬國擁有離岸公司的大人物們
據馬國網媒《當今大馬》報道,馬國前財政部長達因的離岸公司網絡尤為複雜。
達因曾在1984年至1991年出任財政部長,他也在馬國前首相馬哈迪第二次任相時,受委為政府顧問理事會的主席。
其中最具爆炸性的爭議點是達因的兩個孩子,在12歲及9歲的時候就已坐擁在英屬維京群島多達1000萬英鎊(1850萬新元)的公司資產。
隨後這兩人又在2017年分別以22歲及19歲之齡,持有另外多家離岸公司,這些離岸公司的資產同樣是以千萬英鎊計。
單是潘朵拉文件所呈現的資料,達因的孩子、妻子與親信名下公司和信託所擁有的資產,就已超過2500萬英鎊。
對此,達因強調那些離岸公司部分是屬於他孩子的,他並不知情。他也辯稱自己在從政前就是一名成功商人,上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在海外置產。
另外,他也表示他孩子年紀小小就坐擁離岸公司巨額資產是其遺產規劃的一部分。

達因的家人被揭露在海外擁有多個離岸公司戶口。(星報)
除此之外,前副首相,現任巫統主席阿末扎希被指和一家名為Breedon的英屬維京群島離岸公司有關。
財政部長東姑扎夫魯則被指曾擔任一家離岸公司——「資本投資銀行(納閩)有限公司」(Capital Investment Bank (Labuan) Limited)的董事。
反對黨陣營公正黨的國會議員梁自堅和其妻子也在潘朵拉文件中,被揭露曾於2009年在另一避稅天堂成立一家離岸公司。
無論如何,上述人士都否認他們設立離岸公司及戶口的過程中有涉及不法行為。
馬國反對黨領袖安華則表示,由於潘朵拉文件提到了馬國一些大人物的名字,他已向國會議長提呈動議,要求辯論此事。
新加坡是中轉站?
另外,根據《當今大馬》整理,馬國多名權貴設立的離岸公司都有個共通點,即透過新加坡的信託服務公司,把資產轉移到其他避稅天堂。
其中有兩家設立在本地的企業服務公司——盛亞信託公司(Asiaciti Trust)及恆泰信託公司(Trident Trust)在潘朵拉文件中多次被提到。
企業外泄的文件及信函顯示,客戶只須出示身份及居住地點證明,申報資產的資金來源,完成其他一般文件後,就可以花數百美元成立一家離岸公司。
除此之外,客戶也需支付一筆年費,以維持離岸公司和戶口的運作。
與此同時,企業服務公司則會針對申請人做一些盡職調查,包括界定其是否為政治敏感人物、恐怖分子、是否被通緝,以及其所轉移資金是否已繳稅等……
潘朵拉文件的相關調查顯示,除了馬國,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泰國的權貴人士也都透過新加坡為管道,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
不過,這些資金一般上只是途經新加坡,不會久留,因為新加坡並不像其他避稅天堂那樣提供稅務優惠及資產保護措施。
換句話說,新加坡票最多只是相關人士設立離岸公司的中轉站,但這已足以促進新加坡財富管理與企業服務的發展。
分析指出,由於新加坡與許多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因此更容易提供相關服務。隨著香港近年來陷入政治動盪,也有不少資金從香港流向新加坡。
這進一步鞏固了新加坡作為相關離岸資金中轉站的地位。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Corpnet研究團隊2017年的一份報告就指出,新加坡轉匯到低稅率(或免稅)國家的金額在全球排在前五名。

新加坡是離岸資金的熱門中轉站。(海峽時報)
對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強調,新加坡擁有檢測濫權、洗錢及逃稅的健全系統,絕不會向非法金融活動妥協。
「一旦有人或企業觸犯了金管局的法規,無論他來自什麼國家,我們都將毫不猶豫採取行動對付他們。」
其中,上文提到的盛亞信託公司(Asiaciti Trust)就曾在去年因牴觸反洗錢與反資助恐怖主義條例,而被當局開出110萬新元的罰單。
我國財政部及內陸稅收局的發言人也指出,新加坡的稅務體制的設計是為了促進經濟活動,但絕不會縱容逃稅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