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規劃公司星融執行總裁謝詔全受訪時說,過去兩年銀行房貸利率明顯較低,對組屋買家來說更具吸引力。他指出,一些買家也因家庭月入頂限超過1萬4000元等原因,不符合向建屋局借貸的條件。
近幾年銀行貸款利率走低,更多組屋買家選擇向金融機構,而不是向建屋局借貸,也有更多屋主轉向金融機構為現有房貸進行再融資。
建屋發展局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向金融機構借貸的新組屋買家比率從前年的8%增至去年的14%,同期轉售組屋買家的比率則從40%增至53%,兩者都寫下五年新高。

縱觀過去五年的數據,政府於2018年7月把向金融機構借貸的第一套房產的貸款與估值比率(Loan-To-Value,簡稱LTV)頂限收緊至75%後,建屋局組屋房貸變得更受買家歡迎,但過去一年局勢有所扭轉。
財務規劃公司星融(SingCapital)執行總裁謝詔全受訪時說,過去兩年銀行房貸利率明顯較低,對組屋買家來說更具吸引力。
他指出,一些買家也因家庭月入頂限超過1萬4000元等原因,不符合向建屋局借貸的條件。「近年來或有更多較高收入人士選擇購買組屋,他們只能向金融機構借貸。」
隨著全球利率低迷,去年下半年銀行房貸浮動利率一般介於約0.9%至1%,兩三年的固定利率介於1.1%至1.2%。而建屋局房貸利率則是公積金最低利率再加0.1%,多年來保持在2.6%。
剛買新組屋的徐子豪(27歲,銀行分析員)便與未婚妻選擇了銀行兩年固定利率配套,主要是看中約1%的低利率。他說:「從歷史數據看,銀行利率過去10年從未達到建屋局當前利率的水平,我們認為未來反超的可能性非常小。」
去年5800人轉向金融機構 進行房貸再融資
此外,建屋局數據顯示,更多原本向該局貸款的組屋屋主轉而向金融機構進行再融資(refinance)。
2017年至2019年,每年僅200人至800人轉向金融機構進行房貸再融資,但前年驟增至4300人,去年更高達5800人。新組屋和轉售組屋的屋主去年各占52%和48%。

謝詔全說,從建屋局轉向銀行貸款是「單行道」,即屋主不能回頭向建屋局申請再融資。「除非屋主打算在未來幾年賣掉房子,想要利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否則還是應該把目光放長遠,考慮向利率更穩定的建屋局貸款。」
鑒於銀行利率已逐漸回升,而且料繼續攀升,謝詔全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組屋買家選擇向建屋局借貸。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李乃佳博士則說,這取決於利率上揚的幅度,按照現有水平,更多人料仍會向銀行借貸並鎖定三年利率。「若利率顯著上漲,向銀行借貸的利率超過2.5%,就會有更多人選擇建屋局貸款。」
在最近一輪於去年12月生效的房地產降溫措施中,建屋局組屋房貸的LTV從90%降低至85%,向金融機構取得組屋房貸的LTV則保持在75%。
建屋局指出,鑒於2020年向建屋局借貸的組屋買家中,每10人有超過九人的貸款LTV都低於85%,因此多數買家不會受到頂限下調的影響。
當局也重申,購屋是長期財務責任,無論向建屋局還是金融機構貸款,買家和屋主都應慎重評估財務狀況。在利率預計上揚的環境下,買家務必了解利率是如何制定的,以及房貸的其他條款與條件,如利率鎖定期和提前償還貸款的罰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