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一項研究預測,若氣溫上升3度,新加坡濱海灣花園一帶將在數百年後被淹。(「氣候中心」視頻截圖)
作者: 尹雲芳
美國研究預測,全球氣溫按照目前的碳排放趨勢可上升高達3攝氏度,這將導致約50個主要城市出現居住地被淹的情況,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也無法倖免,除非採取前所未見的防禦措施。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來臨,美國非營利氣候科學與新聞組織「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本月公布了和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者共同進行的研究。

隨著COP26來臨,美國「氣候中心」本月公布了和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者共同進行的研究。(「氣候中心」網站)
研究報告提到,當氣溫上升3攝氏度後,海平面預計在200至2000年內上升6.4米,導致約8億人口所居住的陸地低于海水高潮線,其中至少6億人來自亞洲。
氣候中心以研究為基礎所製作的互動地圖顯示,氣溫若上升3攝氏度,新加坡除了濱海灣花園等沿海地區,芽籠、文慶和裕廊西多處的陸地也將在數百年後被淹。若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這些地區僅會有小部分區域淹水。

從空中俯瞰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檔案照)
不過氣候中心強調,地圖並沒有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土壤侵蝕、潮汐變化和沿海防禦工程等因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預測,如果碳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並在本世紀中葉開始下降,全球氣溫到了世紀末將上升2.7攝氏度左右。但如果2050年能達到「碳中和」的狀態,到了世紀末氣溫上升1.8攝氏度後就能穩定下來。
另有學者預計,2050年有多達3億人所居住的陸地會低於每年平均的沿海陸地淹沒水平線(coastal flood levels),當中有75%來自中國大陸、孟加拉、印度、越南、印尼和泰國這些亞洲地區。
這組數據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本月聯合公布的研究報告。
三分之一新加坡國土可能在本世紀末被淹
領導該研究的南大新加坡地球觀測與研究所主任霍頓(Benjamin Horton)教授說,新加坡製造的溫室氣體總量不多,但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尤其有三分之一的國土可能在本世紀末被淹。
他說:「新加坡的生存須依賴世界,而我認為若要團結整個世界,新加坡也須要去帶頭。」
報告也提出,東協是全球最多自然災害的區域,而氣候暖化和海平面上升將為本區域帶來更嚴峻的挑戰,因此學者認為出台更具體的行動計劃對東協來說迫在眉睫,這包括了解災害風險的根本原因、在策略上給予弱勢群體關注,以及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