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座被低估的晶片之都

2023年03月14日   •   51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座被低估的晶片之都

新加坡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乾淨、秩序,只有一個城市的已開發國家?還是移民熱,富人的天堂?你以為只搞金融,盛產富豪的新加坡,卻早已挑起亞洲半導體「橋頭堡」的大梁。來自全球半導體的熱錢,正在重新湧入新加坡……

01

引領東南亞

新加坡,何以造出晶片?

在這個面積僅為728.6平方公里,約等於北京海淀區和豐臺區,只有香港65%面積的彈丸之地上,缺水,連飲用水都要進口,缺各種自然資源。

亞洲四小龍里,韓國有三星,中國台灣有台積電,中國香港有華潤,但新加坡身上你找不到它有啥拿得出手的品牌/企業,做四川火鍋的海底撈嗎?

不可否認它是世界上公認的高收入國家,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富有國家,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外匯中心,亞太地區最大的外匯中心,遍地是搞金融,西裝筆挺的精英。

一來沒有多少土地和資源,二來新興的金融、IT等產業非常發達,哪來的基礎和精力搞本土製造?

搞半導體產業,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都比新加坡有存在感。

然而,偏偏是如此袖珍,資源匱乏的新加坡,硬生生被海嘯般的石油和金錢砸出了一片相當發達的製造天地。

2020年,新加坡製造業對GDP的貢獻約占21%,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製造業占比超GDP 20%的國家。而德國、日本這些科技製造強國,其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平均也就維持在20%左右。

製造業占比高就算了,還是高附加值產業為主,當然這也符合它的屬性,面積小,不能攤得太大,高附加值製造業剛剛好。

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等,新加坡擁有你想像不到的高精尖製造產業集群。

全球前10大收益最高的藥物,其中4種在新加坡生產。助聽器市場占全球約30%。

是全球第五大精鍊油生產國,超過100家全球石油、石化和特種化工公司集聚於此。也是全球宇航價值鏈的關鍵保養、維修、翻修以及製造節點,擁有130多家航空航天企業。

新加坡製造了全球約70%的半導體引線焊接機,半導體設備市場占全球20%……

EDB報告顯示,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新加坡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家。

40家IC設計公司、14家矽晶圓廠、8家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以及一些負責材料、製造設備、光掩膜等產業的相關企業坐落在此。

40家IC設計公司,不少亞太總部設在新加坡,如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美光。

設備有ASM、KLA等大型的生產基地,愛德萬、泰瑞達、TEL、泛林集團、應用材料等設備廠在新加坡也有較大的區域總部。

8家晶圓廠中,是世界前三大晶圓代工廠的身影:

格羅方德在新加坡有5座晶圓廠,產能合計占比在30%左右;

聯電、世界先進分別在新加坡擁有一座8英寸廠,其中世界先進的廠房原為格羅方德的Fab 3E,產能占比均在15%上下;

台積電新加坡SSMC晶圓廠,2001年投產時,以0.25微米及0.18微米製程為主,至2002年將再陸續導入0.15微米及0.12微米製程,滿載月產能可達3萬片8英寸晶圓。

中國台灣和大陸不少封測企業都在新加坡開了封測廠,日月光在新加坡的汽車電子相關封測廠,營收占比約20-25%,是其重要的汽車電子晶片封測基地;長電科技在新加坡的封測廠,營收占比約12%(2018年)。

在半導體分銷領域,新加坡還是安富利、富昌亞洲總部、大聯大的東南亞總部。

新加坡在半導體的地位,如同它自身在地圖上「黃金水道」的坐標,位於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南口咽喉,連接東西方的必經之路。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正在轉移,東南亞是全球電子產業轉移的新一站,承接部分封裝、零組件及組裝業務。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中心,顯然擁有從IC設計、製造、封測等完整成熟的半導體產業鏈。

新加坡是如何在半導體領域創出一片天,並引領東南亞的?

02

巨頭湧向新加坡

新加坡並不是白手起家,由於港口資源豐富,扼守馬六甲的咽喉要道,殖民期的新加坡被英國用來發展轉口貿易。

1960年,新加坡起步時人均GDP就有428美元,同期開始起步的日本是479美元。

到了60年代初,新加坡的轉口貿易日漸式微。執政的李光耀意識到,新加坡的體量太小,本土產業鏈根本建立不起來,本土產業談不上保護。

姿態放低了,便也沒有了包袱,新加坡開始敞開大門,歡迎外企來坡建廠。要求不高,給百姓提供就業,發工資,傳授生產和管理經驗足夠。

1968年,新加坡取消外匯管制,搞完全自由貿易。同年,裕廊工業園建設完成。

一些在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歐美企業,正值產業轉移,大陸的環境充滿未知,東南亞其他國家腐敗盛行,最終選擇到新加坡建廠。

第一家就來了個大的,它是新加坡招商引資最具代表性的跨國公司,矽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德州儀器。

1968年,德州儀器在亞洲成立了兩家分公司,一家在日本,另一家就在新加坡。其新加坡半導體廠主要做封裝測試,成為新加坡發展經濟的重要起點之一。

德州儀器在新加坡享受到無微不至的待遇,歐美其他企業聽聞後也紛至沓來,十年間,新加坡成了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產品出口中心。

德州儀器當年還是做存儲的,存儲業務交給美光接盤,而美光就是自1998年收購了該業務後進入新加坡的。

到2019年,美光已在新加坡建立了第三家NAND晶圓廠。如今,存儲器頭部企業美光在新加坡的產能占比接近50%,其中包括大量的 NAND/NOR 快閃記憶體產能。

英飛凌也算第一批入駐的半導體企業了,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西門子,英飛凌在新加坡也已有50多年的歷史。1970年,西門子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家半導體封裝測試廠。這時,英飛凌還沒有成立,還是西門子的一個半導體部門。

如今新加坡成為了英飛凌亞太總部所在地,是其全球分銷渠道的關鍵節點,也是英飛凌在東南亞(除大中華地區和日本)唯一微電子研發中心。截至2020年,在過去的十年中,該公司已在新加坡投資約7億美元,使其成為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領先基地和汽車微控制器的全球測試中心。

1980年代,惠普和ST(意法半導體)來了,這時新加坡製造業經歷20年左右的發展,逐漸轉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

惠普作為德州儀器的競爭對手,將其亞洲的第一家晶片設計中心選在了新加坡,惠普也因此成為率先把晶片設計引入新加坡的半導體企業。1987年,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第一家海外晶片生產製造廠。可見惠普對新加坡的執念了。

1985年,ST的前身」SGS-Thompson(1998年更名為「意法半導體」)成為首家在新加坡設立前端晶片生產基地的半導體公司。

到了90年代,由TI、HP、佳能等聯合投資的DRAM公司新加坡技術半導體在1993年建成,帶動了新加坡半導體技術的升級。

2000年以後,新加坡開始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到2020年,行業產值在整體製造業中的比重提升至46.3%。

截至2019年6月,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電子製造商,占半導體晶圓代工廠產量全球市場份額的11%。

半導體產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7%,作為製造區域經濟強國,其半導體占製造業(製造業占GDP至少有20%)產出的25%以上,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新加坡的增值產出和就業。

IC insights數據指出,2021年新加坡占全球晶圓廠產能的近5%,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中占20%的市場份額,目前在前10名晶圓製造設備公司中,有9家從新加坡的供應商處採購。

大量半導體在新加坡被製造出來,最終出口運往世界各地。

作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重要的電子產品出口國,電子出口額占新加坡全部商品出口額的30%以上,在全球貿易中呈現電子產品貿易順差、對中貿易中呈現貿易逆差。

不得不提,新加坡華人最多,是我國的近鄰,在文化上和我國有眾多相通之處,世紀之交的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是當時中國晶片人才的培訓地和聚集地,在中國發展半導體,各地相繼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時,也吸引了不少新加坡華人半導體人才。

03

為什麼是新加坡

新加坡不只有地理優勢,其實大家都饞它的營商環境。

在新加坡的上方,世界各地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網絡,從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到下游,有友好的商業環境、稅收優惠、專業的監管框架以及健全的智慧財產權(IP)制度。

在稅收上,新加坡是典型的「富人友好型」國家,不僅有雙重徵稅協定(DTA)網絡,還有友好的稅收制度。

新加坡與全球8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雙重徵稅協定網絡,目的是避免雙重徵稅,促進對新加坡企業及其外國合作夥伴公平和平等的稅收待遇,減輕他們海外擴張的成本。

新加坡應稅收入的最高公司稅率為17%,資本利得稅和股息收入稅為0%,從新加坡支付的稅後股息不徵收預扣稅。同時,只要收入在一個總體稅率至少為15%的國家/地區被徵稅,所有外國來源的收入都可以免稅。

新加坡的監管框架還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沒有外國所有權限制,也沒有外匯管制。

對於半導體這種智慧財產權高度密集的行業,新加坡健全的智慧財產權(IP)制度也有優勢,前有政策鼓勵在新加坡的企業創新發展,後有值得信賴的法律體系和強大的智慧財產權基礎設施保駕護航。

晶片要在全球順暢流通,新加坡也提供了高效的物流系統,成為世界物流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25家物流企業中有24家落地新加坡。

來源:艾社康

在人才方面,新加坡吸引了相對龐大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人和工程師。2022年,選擇移居新加坡的富豪已增至2800名,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數量超過700家。

總之,新加坡可謂是半導體領域多國籍企業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那新加坡自己的本土半導體呢?

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樞紐,雖然本土半導體企業很少,但曾經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經歷過發展與崛起,其中與一家國有資本集團——淡馬錫(最大的主權基金)密切相關。過去十年,淡馬錫還投資了大批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包括阿里、騰訊、美團、小米等。

在2009年,新加坡半導體產業占全球半導體產業份額的11.2%,同時在本土半導體企業中,誕生出兩大明星企業:特許半導體(CSM)和星朋科技。

兩家都由淡馬錫控股,前者曾是世界上第三大晶圓代工廠,一度是淡馬錫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後者在全球封測行業中一度排名第五。

隨著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新加坡開始剝離資金密集和勞動密集型的重資產產業,這兩家代工廠和封測廠也不能倖免。

2009年,淡馬錫賣給了格羅方德的母公司,一家阿聯國有企業先進技術投資公司(ATIC),2010年,ATIC收購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而後與格芯進行了合併。星朋科技最終被出售給中國的長電科技。

在2011年,以出售最大IC設計公司安華高科技(博通的前身)股權為標誌,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地位有所下降,新加坡製造業所占GDP比重下滑至20.4%。

雖然但是,資本、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半導體產業需要的,新加坡都有。

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新加坡不斷吸取國外半導體的資金、技術和經驗,不斷將自己組裝成世界半導體的重要樞紐。

04

捲土重來

在全球貿易摩擦、成本壓力及區域競爭下,半導體產業往東南亞轉移,新加坡的位置顯得愈發重要。

新加坡仍是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據點,是跨國公司進入新市場、推出產品、流程、應用和技術的首選地點。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